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骨肉缘枝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骨肉缘枝叶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惟念当乖离,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我有一尊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慰此平生亲。

 
 【注释】 ①缘:凭借,依靠。因:亲。②连枝树:即连理树,指不同根的两棵树的枝或干连生在一起。③参(shen身)、辰:二星名,辰又名商。此二星从不同时出现在天空中,比喻相隔遥远不能见面。④胡: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的统称。秦:当时西域人称中国为“秦”。⑤鹿鸣:《诗经·小雅》中有《鹿鸣》篇,是一首宴宾客的诗。
 
 【译文】 我们兄弟如同树叶缘枝而生,即使是结识的朋友也一样相亲。四海之内大家都像兄弟一般,有谁是那漠不相关的陌路人。何况我们就像那连枝树,彼此相亲相爱如同一身。过去我们是水中形影不离的鸳鸯,如今却成了天上不能谋面的参、辰。过去我们常常能够接近,如今却像相距遥远的胡与秦。想到我们马上就要离别,深厚的情谊更是难舍难分。就像鹿找到野草呼唤同伴一样,我也要设宴与你饯行。我递上这满满的一杯酒,请远行之人一饮而尽。希望你多留一会儿,多饮几杯,以宽慰这两颗亲近的心。
 
 【集评】 唐·骆宾王:“李都尉鸳鸯之辞,缠绵巧妙。”(《和学士闺情启》,见《全唐文》卷一九八)
 明·钟惺:“只是极真极厚,若云某句佳,亦无寻处。后人一效拟,便失之远矣。”(《古诗归》卷三)
 明·谢榛:“魏武帝《短歌行》全用《鹿鸣》四句,不如苏武‘鹿鸣思野草,可以喻佳宾’点化之妙。”(《四溟诗话》卷一)
 清·王夫之:“子卿枝叶繁衍,不能如陵之深至,志得故尔。”(《古诗评选》卷四)
 清·陈祚明:“古诗熟习人口,谁不知其佳?然正以熟习而忽之。其所佳者何在?人但曰声调高浑。抑声调固高浑,犹以用意为先。如此篇情是录别,重在‘与子同一身’句,此惜别之本也,乃推言一层曰‘四海皆兄弟’。则但与游处,皆当怆离,况如一身者乎?此发端前一层已佳矣;犹未也,首二句又加骨肉一层反明,宜若疏不如骨肉同枝之亲,不知骨肉固缘枝叶,而结交亦以相依,岂能无情?惟如此,故但与游处,皆当怆离也。曲折而下。甚有思旨,然造语浑然,无议论之迹,笔高故也。‘昔为’四句,当其初创时,岂不新警?‘鹿鸣’二句,古人用成语法如此,”(《采菽堂古诗选》卷三)
 清·厉志:“前半实是比喻,‘鹿鸣’以下明出正意,分明别友无疑。”(《白华山人诗说》卷二)
 清·陈沆:“物之比也必有缘焉,情之合也必有因焉。葛藟之于本根,则枝叶为之缘也;结交之至骨肉,则境地为之因也。”(《诗比兴笺》卷一)
 王文濡:“卢子谅云:恩由契阔生,义随周旋积。夺胎于‘恩情日以新’句,而此殊浑然。”(《古诗评注读本》卷上)
 徐仁甫:“‘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有儒家民胞物与之怀。……四首诗中,当推此二句为名言。”(《古诗别解》)
 
 【总案】 这是一首送别兄弟的诗。诗中用了一系列的比喻来描绘他们的过去和未来。昔日形影不离的兄弟即将分手,今后天各一方,会面无期,这就将像那天上的参、辰,也似那地上的胡、秦。诗句字里行间蕴含着无尽的惆怅与悲凉。从诗中,我们还可以知道,鸳鸯最初是用来比喻兄弟手足之情的,至于以此来比喻夫妻,那则是后来的事情了。

《骨肉缘枝叶》作者、赏析、鉴赏和解读 - 汉魏六朝诗歌 - 可可诗词网

《骨肉缘枝叶》

骨肉缘枝叶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乖离,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以下所选两组别诗(共七首),初载于《昭明文选》。“文选”认为前四首是苏武的作品,自本文始后三首是李陵的作品。但后来许多学者考证,认为它们是后人的伪作,拟苏李诗。因为在苏李生年前后,未见五言诗。但可断定,这几首诗至少产生于东汉末,故于此一并欣赏。

第一首别诗(《骨肉缘枝叶》)是写送别兄弟的。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讲的是兄弟之间关系甚密,犹如叶子缘同枝而生。结识的朋友也是相近相亲的。其中, “骨肉”指兄弟,“相因”即“相亲”。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兄弟亲,朋友亲,四海之内皆为兄弟,都亲,天下之人谁也不是不相关的陌生人。诗由兄弟亲情扩展到凡人皆亲,又由凡人皆亲回到何况骨肉之间呢?“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何况我们同根生、同一双亲的兄弟呢!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原先兄弟间犹如鸳与鸯一样朝夕相处,而今却如参星与辰星一般,出与没两不相见!原先兄弟俩一直在一起亲亲热热,而今好象一个在边塞以外的胡地,一个在远离边境的秦地。 “惟念当乖别,恩情日以新。”面对离别之际,更觉得情谊加深了,更感到情感亲切了。“《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诗经·鹿鸣篇》中鹿因得而唤友伴,可以比喻我们人的宴乐嘉宾。 “我有一樽洒,欲以赠远人。”我这里有一些酒,就是预备送给去远方的人。(樽,酒器)“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愿你再留一会儿品尝我这深情的酒,再叙叙平日亲切友好的深情。

这首诗的写作技巧是很高的。诗先以枝叶比喻兄弟之情;再引《论语》中“四海之内,皆为兄弟”的话为典,讲世人皆应亲的美好愿望;又以鸳与鸯喻往日亲,以参与辰喻今日分别之远;还以“长相近”、 “胡与秦”作对比,进一步惋惜分别;而后再引《诗经·鹿鸣》为典,忆惜日之情,留今日饮宴。全诗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准确、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写此诗的目的:言兄弟情谊敦笃,可歌可泣!

骨肉缘枝叶

汉代文人五言诗。疑为李陵作。李陵,见《良时不再至》条。此诗为送别兄弟之诗。首以枝叶喻兄弟,言其亲密无二:“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次言朋友尚亲,何况兄弟:“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再写往日亲如鸳鸯,心心相印,今日离别,远如参辰,邈若胡秦,故“惟念当乖离,恩情日以新”,只恨不能以今日之聚尽来日之离。故以美酒赠远行的兄弟,表达深情厚意。“《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化用《诗经·鹿鸣》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比喻兄弟宴饮之乐。最后,“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无限深情流注其间。此诗善用比喻抒写心情,感情真挚朴素,如行云流水不事雕琢。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