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竞争促进人才的涌现和成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竞争促进人才的涌现和成长

竞争促进人才的涌现和成长

竞争,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邓小平人才理论中的竞争观点,为大家指明了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和基本规律。它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内驱力。
1975年8月3日,邓小平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对 “怕字当头,不干工作,小病大养,无病呻吟” 的领导干部,应该让他们 “好好休息”,让那些 “敢字当头”,“可以把队伍带起来” 的当一、二把手。(《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页)这是讲领导班子中的竞争。他在1977年5月24日的谈话中,他说: 要 “办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0页)他在1977年8月的讲话中,提出学生 “有个跳级,留级问题”,并 “倾向于允许跳级”,以使 “人才出得更快”。这是讲智力竞争。他在1980年1月16日讲话中说: “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没有的要学,有的要继续学,实在不能学、不愿学的要调整。”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62页)这是讲的岗位竞争。
邓小平对如何有效地开展竞争作了详细的论述。
(1) 要形成竞争的良好社会心理。邓小平认为,目前应着重破除以下四种错误论点: 一破 “骄傲论”。他说:“‘骄傲’两个字我有点怀疑。凡是有点干劲的,有点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是有点主见的人。越有主见的人,越有自信。这个并不坏。”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86—387页)有能力的人就应该脱颍而出。“骄傲” 论,是束缚人才竞争心理的怪桎,应该时时警惕。二破 “经验论” 在人才的智力竞争上,年轻人超过老年人是正常的可喜的现象。邓小平认为,对经验要相对地看,不要看得过重; 对经验要辩证地看,青年人没有的经验,老年人也常常没有;具有竞争能力的不能因为没有经验而排斥。三破 “资历论”。邓小平认为,论资排辈的危害性在于,硬把非智能因素用来抗衡、抑制智能因素,只图个人升迁,不顾社会进步。四破 “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是落后的小生产意识。邓小平针锋相对地指出: “不能搞平均主义,不能吃大锅饭。”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24页)他的论述,针砭时弊,入木三分。
(2) 要创造竞争条件。邓小平谈到“现在有些人的成就外国人都公认,我们反而不了解,说明我们的一些制度有缺陷,不能发现人才”,(《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70页)不利于人才竞争,对此,邓小平深表遗憾,要求 “认真改进”。
(3) 扩大竞争的空间。竞争的空间不能局限在本单位,要扩展到本系统、本地区乃至全国竞争的范围甚至可以扩展到国际间、要面对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提出: “要有一大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 这就显示了他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人才竞争的气魄。同时,在竞争的目标上,不要仅仅局限在职位上的竞争,而是在事业上竞争,要创造新成果,要敢于攀登科学高峰。
(4) 要围绕德、智、体展开全面竞争。邓小平提出 “选贤任能”,这实质上是要求人才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竞争。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人才往往以偏概全,或者轻才重德,或者以才代干,或者只顾年龄而不顾德才,这些都是不符合人才竞争要求的。要进行全方位的,形式各样化的竞争,并且竞争的结果要择优汰劣。
(5) 要展开正确的竞争。邓小平特别强调人们在竞争中要讲道德。有良好的竞争风格,不能压制讨论、互相封锁,尤其是 “搞封锁是害人又害己。我们要把对待封锁的态度,作为检验一个人世界观改造得如何的重要内容之一。凡是搞封锁的,就说明他的世界观没有得到很好的改造。”(《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58页)
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竞争性的世界。邓小平人才竞争理论揭示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才大量涌现和生长的基本途径。因此,我们应积极鼓励人才竞争,建立和完善人才竞争制度,使人们在竞争中人尽其才,各展所长。

☚ 实践出人才   早出、快出、多出人才 ☛
0000046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