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 财政管理体制和政策措施对农业的支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 财政管理体制和政策措施对农业的支持 (三) 财政管理体制和政策措施对农业的支持上海市对各县实行过多种形式的比例分成和财政包干的管理体制,促进了农业和县乡经济的发展。根据国家对上海市的财政管理体制,市对各县也相应制定实施办法,使县级财力不断增长,到1987年底,各县财政列收列支后的历年滚存积余有19 584万元。从1988年起,市对县实行“财政包干”的管理体制,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增多,支出也相应扩大,到1993年底,各县财政滚存积余为50 170万元。1994年,上海市按国家规定对各县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重新划分了各县的事权与财权,确定了固定收入和税收返还基数,使各县的收支范围进一步扩大,对农业的投入有更多的增加。从1983年起,为了适应农村体制改革的需要,上海市建立了乡级政权,同时进行了乡级财政的试点,1985年普遍推开,划定收支范围,形成乡级财政的预决算制度。这一体制调动了乡镇政府和广大农民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壮大财力,更多更好地支持农业生产的发展。 ☚ (二) 财政支农投入的主要方面 二、集体经济和农户的农业投入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