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秦观《减字木兰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秦观《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秦观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这是写一个独处女子在困人的春天思念远方情人的离愁别恨至深的词。“欲见”写怀情人之切,“回肠”写内心之痛,用形状回环如篆的盘香,形容恰如人的回肠百转。“断尽”,指香炷一根根断尽。这里用以突出女子柔肠寸断。“黛蛾”两句写这位女子从冬到春愁眉难展的情状。“东风”吹不展她的一双愁眉,这就深刻地揭示出在“长敛”、“不展”背后其愁恨的深重。歇拍“困倚”两句。也依然是写天涯离恨。在她眼里,那远去飞鸿组成的“人”字飞翔,实际上都可以说是一个个巨大的“愁”字而已。


唐宋词之秦观《减字木兰花》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秦观《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东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注释】 ①回肠:形容思虑极为愁苦。汉·司马迁《报任安书》:“肠一日而九回。”唐·杜甫《秋日夔州咏怀寄郑监》诗:“吊影夔州僻,回肠杜曲煎。” 篆香:即盘香。宋·洪刍《香谱》:“近世尚奇者者作香,篆其文,准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燃一昼夜而已。”以上二句以篆香状回肠,借喻断肠之苦。②黛蛾:《事文类聚》:“汉宫人扫青黛蛾眉。”黛,青黑色颜料,用以画眉。蛾,蚕蛾触须细长而曲,借以形容女子之眉。唐·温庭筠《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诗:“黛蛾陈二八,珠履列三千。”③飞鸿句:鸿雁飞行,常排列成“一”字或“人”字,雁归而人不归,故曰“字字愁”。唐·赵嘏《寒塘》诗:“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译文】 唉,我怀着遥隔天涯的旧恨,独个儿冷冷清清,谁来过问。欲见我此刻的肝肠,它就象铜香炉内、一寸一寸断了的篆香。终日里愁眉不展,尽管是春天到了,和暖的东风阵阵吹。我没精打采倚楼远望,只见那空中大雁,写出愁字一行行。

【集评】 近代·俞陛云:“‘回肠’二句及‘黛蛾’二句,寻常之意以曲折之笔写出,便生新致。结句含蕴有情。”(《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现代·唐圭璋:“此首一气舒卷,语特沉着。起两句,言独处凄凉。次两句,言怀人之切。就眼前炉香之曲曲,以喻柔肠之曲曲。下片两句,言愁眉难展。‘困倚’两句,叹人去无信。断尽炉香,过尽飞鸿,皆愁极伤极之语。”(《唐宋词简释》)

台湾·汪中:“起句即怨极,天涯独自凄凉,谁复问讯,即放逐之人之怨,旧恨则非一岁矣。恨则肠一日而九回,恰似金炉篆香之曲折,比喻亦巧。下片,则尽是愁恨,任好春和煦之风,此心不展。鸿归人不归,更不可忍,怨情满纸。”(《宋词三百首注析》)

【总案】 此首写离恨至深,观起结四句,则所思之人远在天涯,而楼中女子望极生愁,疑哲宗绍圣间词人远谪湖湘或岭南后作也。词中以篆香喻回肠,语颇新警,意亦曲折,与其《阮郎归》之“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可谓各擅胜场。


唐宋词之《秦观《减字木兰花》》原文、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秦观《减字木兰花》

秦观《减字木兰花》秦 观

秦 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黛娥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注释 ①篆香:即盘香,宋洪刍《香谱》:“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文,准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燃一昼夜而已。”②黛娥:指女子之眉。黛,青黑色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

鉴赏 这是一首写闺怨的词,作者以男性的身份揣摩女性的心理,刻意把怨情描绘得柔软轻微,显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关于这首词的编年说法有二,一从“过尽飞鸿”句推测,认为当作于秦观贬谪南方的时候。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闺怨题材的诗词,往往是虚设主角,并不能与真实对应,因此我们认为另一种说法,即“作于生活比较安定的元祐时期”,更加有道理。

溪山春晓图(局部) 【宋】 惠崇 故宫博物院藏

词的开篇两句写女主人公独在天涯的孤寂。“天涯”写所处之地的荒僻,“旧恨”写恨之久远,四个字便写尽了愁怨产生的时空背景。“独自凄凉”从“天涯旧恨”而来,这是整首词的感情基调并贯穿上下文。“人不问”三字,写出这种凄凉产生的原因是因“孤独”而无人省问。闺怨词的女主人公产生“恨”的原因往往是与丈夫或者爱人的分别,本词没有交代这一点,显然是出于省略。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成是与亲人的分别,不单只是爱人。

三四两句,写女主人公愁闷哀伤的情绪。这里以篆香作比,巧妙而形象,是宋词的名句。篆香就是盘香,作者先以它缕缕的轻烟比喻愁绪的千丝万缕和愁肠的九转百结。篆香燃烧之时,香灰会一截截折断掉落,暗喻女主人公的柔肠寸断。篆香燃尽,又是比喻她伤痛之极而无肠可断的境地(“断尽”)。两句词始终围绕篆香设喻,由外形而及精神,写得极其形象又极其含蓄。

下阕头两句,写女主人公敛眉的愁容,作者以“黛娥”代替眉头,显得雅致,符合婉约词人的审美情趣。“任是”一句写得新奇。从语意上看,作者是故作痴想:春风能吹开花苞,吹绿田野,却怎么也吹不开紧皱的眉头。“任是”一语是说本应该如此而没有如此,愁绪就显得格外深了。实际上,作者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在这春风拂面的季节,女主人公本应欣赏春色、享受春意,可是因为与亲人的分别而心中充满沉闷,她只有紧皱双眉来舒缓伤痛。这一寻常的意思,却被作者用曲折的笔调,写得饶有意趣。

最末一句写女主人公独倚高楼,看飞鸿过尽,于是产生了孤独感与失落感。“危楼”二字强调了所处环境的孤高,这正是为了突出她内心的孤独。旧时有鸿雁能够传达书信的说法,此时女主人公看鸿雁飞尽,却无一丝亲人的消息,自然感到无限的落寞。于是本来被用来寄托离愁的鸿雁,此时在女主人公眼里更加让人愁闷。事实上,鸿雁传书不过就是一种传说,古人自然也心知肚明。而女主人公却偏偏为“不能够传书”而苦闷,正体现了苦闷之深,已到了触目成愁的境地。

本词写得非常清秀,没有一丝鄙俗、浮艳的气息,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姚苏杰)

集评 俞陛云:“‘回肠’二句及‘黛蛾’二句寻常之意,以曲折之笔写出,便生新致。结句含蕴有情。”(《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链接 词调中的“偷声”。偷声是指通过对原有词调词体的乐句、韵律及句式、字数进行减损和调整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词调词体。于原有曲调的乐句声韵有所减损,称之为“偷声”;于原有词体的句式字数有所减损,称之为“减字”,可见“偷声”“减字”名称虽异,性质实同,因此往往也将二者并称合用。唐宋词调中的“偷声”“减字”之体有《偷声木兰花》(又称《木兰花减字》《减兰》)、《减字浣溪沙》等,尤以《减字木兰花》一调最为流行,作品最多。“偷声”“减字”与“添声”“添字”一样,都是声情表达的需要,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协律美听。这从宋词的吟咏描写中可以得到体现,如扬无咎《雨中花令》云“换羽移宫,偷声减字,不顾人断肠”,周邦彦《蓦山溪》云“香破豆,烛频花,减字歌声稳”。(据王兆鹏、刘尊明《宋词大辞典》)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