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
这是邓小平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技术与教育的关系的重要论断。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指出:“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0页)
(1) 1977年,邓小平自告奋勇分管科技与教育方面的工作。他说: “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 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8页)首先,邓小平在分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既强调科技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又强调科技与劳动力的结合; 既重视科技如何 “物化” 为各种生产资料,又特别重视劳动者对科技的掌握。他深刻指出: “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 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8页)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劳动者必须具有较高素质。邓小平还强调: “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8页)那么,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的途径是什么呢? 马克思曾说过,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和专门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邓小平认为: “我国科学研究的希望,在于它的队伍有来源。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50页)
(2) 邓小平分析了国际上人才竞争和国内急需科技人才的现实,认为没有好的教育就出不了知识和知识分子,就出不了成果。他说: “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0页)为了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邓小平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❶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我们要把从事教育工作的与从事科研工作的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使他们受到同样的尊重,同样的重视。”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50页)
❷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❸加快教育体制改革;
❹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❺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
邓小平相信: “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