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这是毛泽东1947年底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提出的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指导方针,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重要关头,在全国解放前夕,毛泽东在总结党在历史上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所提出的这一方针,对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他明确指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指导方针,必须紧紧追随着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这个总目标。一切离开这个总目标的方针、政策、办法,都是错误的”。他强调指出,“对于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经济成分采取过左的错误的政策,如像我们党在1931年至1934年期间所犯过的那样(过高的劳动条件,过高的所得税率,在土地改革中侵犯工商业者,不以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为目标,而以近视的片面的所谓劳动者福利为目标),是绝对不许重复的。这些错误如果重复,必然要损害劳动群众的利益和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利益”。(《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255页)毛泽东提出的这一方针的中心思想,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生产历来是根据地,解放区经济工作的大事,毛泽东把“发展生产,保障供给”作为财政经济工作的总方针。在新的形势下,他进一步提出不仅要发展生产,而且要繁荣经济,以此作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总目标,这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如何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涉及一系列方针政策问题,毛泽东把它概括为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突出了重点。其核心是要正确处理各个阶级的关系,特别是要正确对待民族资产阶级,保护民族工商业。关于公私兼顾这一方针,毛泽东在他的论著中多次提出过,但它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内公营经济力量还很弱,私人经济占优势,他指出,“只有实事求是地发展公营和民营的经济,才能保障财政的供给”。(《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95页)这一时期的兼顾,就是既要保障军政人员的供给,保证革命战争的需要;又要照顾人民群众的生活,尽可能减轻人民的负担,藉以休养民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生产力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同时革命战争具有长期性,只有实行公私兼顾的方针,才能巩固根据地,巩固工农联盟。 ☚ 没收官僚资本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