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发展简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发展简况

发展简况

安徽省幼儿教育是在极其薄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国时期,最高年份的1946年,全省仅有幼稚园44所,在园幼儿1788人。从1949年到1957年,是全省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于促进全省学前教育的发展,建立一支得力的幼教队伍,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了教会在合肥、芜湖、蚌埠、安庆等地办的幼稚园、育婴堂等,接收了私立幼儿园,使幼儿教育成为整个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1952年开始,全省各地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暂行规定》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积极发展保教结合、全面发展的新型教育,幼儿园普遍开设了体育、语文、认识环境、计算、美工、音乐等课程,幼儿较多的幼儿园还按幼儿年龄分大、中、小班组织教学和管理;经省教育厅批准,合肥、芜湖、蚌埠师范学校增设幼儿师范班,着手培养从事幼儿教育的师资。1954年9月,省教育厅提出:幼儿教育发展较快的市、县文教科(局)应确定专人兼管幼儿教育工作;附设幼儿园的小学也应有专人领导幼儿园;文教科(局)长和附设有幼儿园的小学校长应定期检查情况,帮助解决问题;要关心幼儿教员的学习,稳定他们的工作,鼓励他们自制教、玩具,充实教学设备。1956年,省教育厅、卫生厅、民政厅转发了教育部、卫生部、内务部《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明确托儿所归卫生厅领导、幼儿园归教育厅领导的领导管理体制;并要求各市、县都要办好1—2所示范性托儿所和幼儿园。全省坚持贯彻“两条腿走路”、“公办和民办并举”的发展方针,在城市由厂矿、企业、机关、团体、群众自办,在农村倡导农业社举办季节性幼儿园。到1957年,全省幼儿园发展到470所,在园幼儿达4.23万人,园数和在园幼儿数分别是1949年的4.6倍和6.1倍。
1958年至1966年,安徽幼教事业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在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全省幼教事业盲目发展,园数和在园幼儿数较之1957年分别增长100倍和36倍,绝大多数幼儿园缺乏起码的办园条件,保教质量难以保证,有的徒有虚名。1960年以后,全省贯彻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幼教事业开始得到调整,园数和在园幼儿数从1961年起有所下降。1962年幼儿园数减少到312所,在园幼儿4.23万人。此后,幼儿教育稳步发展,到1965年,全省有幼儿园338所,在园幼儿4.32万人,教职工2968人,基本恢复到协调发展的状态。
“文化大革命”期间,幼教工作成绩被全盘否定,原有的几个幼师班停止招生,师资队伍被破坏,一些长期从事幼教工作的同志改行,许多办得好的幼儿园也被迫停办、撤销,房屋、教具、玩具和图书等损失殆尽,各级幼教领导机构被削弱,幼儿教育长期处于无人过问或领导力量薄弱的状况,全省幼教事业蒙受巨大损失。

☚ 一 幼儿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 ☛
0000238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