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发展生产力中心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发展生产力中心论

发展生产力中心论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的因素。发展生产力中心论是邓小平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理论,指搞社会主义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这一理论主要包含下述观点: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 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是检验我们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
(1) 发展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直接推动力。“经济” 一词,在我国古代具有 “经邦济世”,“经国济民” 的含义。在西方,“经济” 的概念也有谋生和家庭管理术的意思。这些含义虽同现在“经济” 一词不尽相同,却道出了经济在社会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革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为将来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必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代中国,发展生产力的任务尤为突出,尤为重要。邓小平强调: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我们要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 我们确立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路线。这是邓小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精髓的理解,也是对中国几十年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总结。邓小平说: “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 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他又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2页) 但过去,我们在谈论社会主义本质的时候,往往只讲公有制、按劳分配、无产阶级专政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的特征,而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特征重视不够。在 “文革” 中甚至将集中发展生产力的主张当作 “修正主义” 的 “唯生产力论” 加以批判。邓小平以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即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观点为指导,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作了科学的阐述,他说: “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社会主义的本质最主要的是体现在生产力发展上,即它的生产力比以前的社会能获得更大程度的解放,能具有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更大的发展规模; 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所以,邓小平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中心,并指出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的这一 “发展生产力中心论” 主要包含了以下基本观点: 首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观点。这是因为:
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在我国现阶段,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条件的影响,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甚至有时还会激化,但它已经不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我们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
❷它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最根本体现便是生产力发展具有资本主义所没有也不能想像的速度和规模。对此,邓小平一再强调: “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现在我们正在向这个路上走。”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5页)
❸是解决国内外问题的实际需要。在邓小平看来,只有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才能解决国内的矛盾,我们在国际事务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也取决于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在国际事物中反对霸权主义,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归根到底,都要求我们的经济建设搞好。”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40页)所以,发展生产力又成为解决国内外问题的根本条件。
(2)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特征的观点。这一观点又具有三层含义:
❶社会主义最终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从而更好地、更合理地满足人们的内在需要,否则,社会主义既不可能出现,也没有必要存在。
❷生产力的状况决定并制约着社会主义的其他特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按劳分配原则的充分实现,共同富裕等等都必须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基础,都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❸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才能实现生产资料共产主义公有制,才能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才能使劳动从人的谋生手段变为第一需要,才能消除工农、城乡、脑力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当然也需要指出,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并不是说它是唯一特征。社会主义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特征如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等。因此,有了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并不能说就是社会主义,但是若没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就是 “不够格的社会主义。”
(3) 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的观点。既然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理所当然的,检验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主要地就应当看它们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同时,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邓小平认为,坚持了生产力标准,也就坚持了彻底唯物主义。生产力标准的理论,既是实践标准在社会生活领域的贯彻,又是共产党人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最高标准的价值观的体现,因此,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是科学原则与党性原则的统一。

☚ 开放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发展才是硬道理 ☛
0000002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