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我国经济发展的“三步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我国经济发展的“三步走”

我国经济发展的“三步走”

发展中国的经济,从改革开放开始,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大体上要分为三个阶段。邓小平基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经过深入思考,提出了著名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基本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邓小平经济发展战略“三步走”的设想,先后被党的十二大、十三大确定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
这个经济发展战略,既表明我们制定的不是一个过急的目标,又表明中国人民决心用一百年左右时间艰苦奋斗,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程,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为了更好地实现 “三步走” 的战略,邓小平提出了以重点带动全局的思想。1982年他提出战略重点有三个: 一是农业; 二是能源和交通; 三是教育和科学。他还提出了 “台阶式” 发展的思想。他强调: “没有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5页)要求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争取隔几年使国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邓小平强调: “到本世纪末翻两番有没有可能?我希望活到那个时候,看到翻两番实现。三步走的关键在第二步,第二步为第三步打基础。” (《邓小平文选》 第3卷,第321页)
在1995年我们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第二步的战略目标提前五年实现了。为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到20世纪末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根据邓小平的 “三步走” 发展战略,制定了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 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第一次制定了中长期的发展计划,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作了政策上的准备。紧接着的八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这个《建议》,形成了全国人民的行动纲领,制定了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九五” 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邓小平 “三步走” 战略理论,有个形成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分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即从1979年到1984年,这是初步形成阶段。1979年他会见大平正芳的谈话最早提出这一理论。后来邓小平说: “一九七九年,大平首相到北京访问,他给我提出了一个问题: 你们四个现代化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当时,我告诉他,是不是可以确定这样一个目标,到本世纪末翻两番。一九七九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二百五十美元左右,到本世纪末翻两番,就是人均一千美元。后来我又考虑到那个时候人口不只十亿了,大体上要控制到十二亿……那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是八百美元多一点。这就意味着中国人民的生活达到一个小康水平……如果实现这个目标,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就会达到一万亿美元。更为重要的是,一万亿美元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发展三十年到五十年,力争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65—66页)这一思想体现到了党的十二大报告里面。《全面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明确提出了20世纪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
(2) 第二阶段,即从1984年到1987年。他在1984年 《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根本政策》 的讲话中,系统回顾了这一战略的形成过程,并进一步阐发了这一理论。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不仅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而且系统阐述了邓小平 “三步走” 战略的具体内容,指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这标志着这一战略思想已经形成。
(3) 第三阶段,即1987年至今,这是这一战略思想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时期。邓小平1992年初 “南巡谈话” 等文献不仅进一步强调了这一战略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了 “发展才是硬道理”,要使经济每隔几年上一个 “新台阶” 等观点。党的十四大报告体现了这一思想。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提出牢牢把握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党的十五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 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下个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具体步骤,要抓住时机,努力实现。正如邓小平所说: “现在,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长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我们就是要有这个雄心壮志!”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7页)
经济发展战略 “三步走” 的构想是从中国国情出发而做出的重大抉择,这一战略思想与传统的发展战略有根本的区别。传统的发展战略是一种以高速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赶超型发展战略,是一种以粗放发展为主,追求单一的产值、产量目标的发展战略。就是经济发展中的 “左”。新的发展战略总结了过去超越国力、急于求成的深刻教训,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分步走的战略构想。“三步走” 的战略目标,不是一个单一的产值、产量或速度方面的目标,而是一个多目标组成的目标体系,有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综合指标; 既反映了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又要追求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经济增长速度要服从经济效益的提高,并要求坚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简言之,这就是要求实现 “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的传统的旧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到集约型增长方式。达到速度和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 “三步走” 的发展战略构想。
1987年我国第一步战略目标已经实现,现在正向着翻两番、奔小康的第二步目标迈进,在1995年,我们提前5年实现了翻两番的任务,奔小康的任务也有望提前实现。邓小平曾对此十分关注。他指出: “翻两番的意义很大。这意味着本世纪末,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那时不按人口平均而按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居于世界前列了。这一万亿美元,反映到人民生活上,我们就叫小康水平;反映到国力上,就是较强的国家。”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74页) 后来,邓小平进一步强调: “总之,经济能不能避免滑坡,翻两番能不能实现,是个大问题。使我们真正睡不着觉的,恐怕长期是这个问题,至少十年。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 (《邓小文选》第3卷,第355—356页)

☚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
0000011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