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5_236里仁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5_236里仁篇

【里仁篇】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
不曰不智、非智,而曰焉得智,甚不可之辭。凡反辭皆甚言之辭,詩經以顯為不顯之類亦然。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由利仁而熟之,則安仁。若以利仁為第二工,而直欲安仁,是亦學而已。
‘有得則未可’,不用不字,而用未字,有斟酌。
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人孰無好惡,好惡而不公,則不可謂好惡。這二‘能’字有深意,蓋謂真好可好、真惡可惡也。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苟志於仁’,這苟字極言之辭,所以引發學者之意。更以‘矣’字承之,是決定必然之辭。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當曰若不以其道得之不處,雖不以其道得之不去。而苟下‘若、雖’二字,則非平常之辭,於彼有歆豔、於此有厭惡,而勉强思量而為之者也。無二字,則若固有之而恬然不處,若將終身而晏然不去。聖人吐辭為經,豈謂是歟?
訓誥當對舉兩節,而合而一之曰於彼則不處,於此則不去,朱子亦殆聖矣乎。‘然’字以下四句,非躬行自得,必不能説盡到此。所以訓學者何等生力,他人無此四句。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好仁者’一於仁,故直曰‘無以尚之’;‘惡不仁者’猶是二也,仁在對境,故必下‘其為仁矣’四字,這‘矣’字似剩,然包了勉行意。論語結辭、語助虚字,比他書為多,蓋聖人言雖不迫,意則切到,故餘意在言外者,皆於語助字瀉出,讀者宜玩味。‘有能’二字極言而反其辭以起頭,故以‘矣乎’結之,甚慨惜之語也。‘力不足者’之下,例宜有也字。而若‘也’之,則是決定之辭。世間亦豈無力不足者?此但開喻學者,使振其懦,立其志,當下勇做擔當了那能字而已。不用也字,便帶起下文‘蓋有之’一段。而又用矣字、也字,則有無限嗟嘆意思,便見聖人教人,有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氣象,與天之造化一般。
‘果能一(朝)〔旦〕奮然用力’(六)〔八〕[1]字,極瀉得夫子本意。‘氣必至’三字,是學者刀圭丹粒,是朱夫子身親得效方。‘至之’二字,尤分曉。曰‘容或’、曰‘但偶’、曰‘莫肯’、曰‘苟能’、曰‘實用’等字,節節到骨,非朱子白地剩説,皆深味本文,直描夫子本意故也。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不直曰‘觀過知仁’,而曰‘斯知仁’。這‘斯’字有斟酌,注中諸般意,都包在這一字,此章亦‘仁者能好惡’之事。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生,亦聖人之所欲也,但甚言道不可不聞,故曰‘夕死可矣’。蓋人而不聞道,雖食息在世,與死一般。所謂‘何不速死’者,還不如速死之為愈也。君子一日之生,不易小人之百年。可與知者,道。這矣字易以也字,亦不可。
‘生順死安’四字,君子終身用之而不能盡者。苟聞道而得其實理於心,雖一日之間,與天地參為三,而超然獨出於萬物之表,何等快樂!學仙者遺棄人間,羽化升天,實無所用,而其舍世則與死等耳,而人皆慕之。至於聞道,則有實體、有實用,不啻百千勝於仙;其超然之樂,又不啻升天,而世人不慕也,其愚迷甚無謂也。況人之所以樂生者,以其有父母、妻子、食色、富貴、聲名之愛也。乃若仙佛,則去父母以下諸樂,並去心思為枯木死灰,然後始得,則其在人間猶死耳,況升天歸寂之後乎?君子之道,得父母、妻子、食色之真樂,富貴、聲名亦自在也。且心知而意會,不溷於塵俗,高出於物外,是即真仙也。而人皆慕虚仙,此夫子所以有‘朝聞’之訓也。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未足與議’,切迫之辭,學者宜痛之若撻。
識趣卑下,則没奈何。没奈何,雖七聖為師,無計提起警省。學者切宜先其見識志趣。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無適、無莫’,釋之則無可無不可。而可不可,平常語;適、莫,是心有偏主之癖,最害於學。
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放於利’是專以利為心者,而並其見於行事而言放,即孟子所謂‘何以利、何以利’之意。
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讓之為德大矣,禮之為用至矣。天地萬物之所以生成,都是讓也;天地萬物之所以不亂,都是禮也。是以少而讓座、讓行,而擴之至於位天地、育萬物,皆讓之功也;小而家室之不和,而馴之至於弑逆、斁彝倫、殄萬物,皆無讓之禍也。當時列國只有禮之煩文末節,而無讓之實,則至於以弑君比尸老牛,‘不以禮讓為國,於禮何’者,不其然乎?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君子修身,非求為可知而為之也。然中人七分以下,皆不免求知之心、不知之愠,故因其明而曉也,以勉其學,正所謂三代以下猶恐不好名者也。
子曰:‘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
夫子呼名而告之,亦當名以應之。不爾,則只曰‘唯’可也。必稱‘曾子曰’,記者亦有意哉?
‘無疑者也’,這者字極有商量。‘真(精)〔積〕力久’四字,分明是親見曾氏‘一理渾然’,忠;‘汎應曲當’,恕;‘至誠無息’,忠;‘各得其所’,恕也。天地聖人之道,只是忠恕而已。門人問,而即以忠恕答之不疑,此其所以能曰‘唯’者也。不曰此外,必曰‘自此之外’,何其文不殺歟?必有以也,當深思之。忠是盡心,而恕自在其中,故曰天道;恕是循乎理而盡其心,故曰人道。天道自在之恕,人道行至之忠也。違道不遠之忠恕,是學者盡己推己工夫,故屬人道;一貫之忠恕,當下即忠即恕,故屬天道。所謂動以天也,於穆不己,至誠無息也;各正性命,各得其所也。自‘志〔于〕學’至‘不踰矩’,忠也;老者安之、少者懷之,恕也。夫子告曾子以‘忠恕’,已熟之體;曾子告門人以‘一貫’,未成之用。體用本無二致,故曰:‘亦猶夫子之告曾子也。’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微諫非面争,而期必聽從也。但進言諷告之際,察其言色,知其固執之志,有所不從者也。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知’訓‘記憶’,甚妙。父母之年,豈有初不知之理。常記憶,而頃刻不忘也。

☚ 05_235八佾篇   05_237公冶長篇 ☛
0000097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