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瑞芳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张瑞芳
张瑞芳
张瑞芳中国电影、戏剧女演员。1918年6月15日生。原籍北京市,生于河北省保定市。1935年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并参加戏剧活动。抗战爆发后,参加抗战话剧演出。1938年至重庆,在怒吼剧社、中华剧艺社任演员,演出20余部话剧,被誉为“四大名旦”之一。1940年拍摄影片《火的洗礼》。1946年任长春电影制片厂特约演员,主演了影片《松花江上》(1947)。1949年后,相继任北京、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在《南征北战》(1952),《家》、《母亲》(1956)等片里饰主角或重要角色。1962年在影片《李双双》中饰李双双,获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 张瑞芳 张瑞芳深受观众尊敬和爱戴的杰出艺术家。1918年6月15日,张瑞芳出生于河北保定。10岁时,因父亲去世,随母亲定居北平。早在学生时代,张瑞芳就因演话剧闻名于校。18岁时,张瑞芳考入北平国立艺专西洋画系。此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她积极参加了北平学生救亡运动,与崔嵬等人演出了著名街头剧 《放下你的鞭子》,这是她终生追求革命文艺道路的前奏。抗战爆发后,她毅然参加了“北平学生移动剧团”,在苏、鲁、豫等地演出抗日独幕剧。1938年秋,张瑞芳到达重庆,主演参演了《屈原》、《北京人》、《大雷雨》、《安魂曲》、《芳草天涯》等20余部进步话剧,以精湛的演技蜚声山城,被公认为中国话剧界的“四大名旦”之一。1940年,她又涉足影坛,主演了抗战影片《火的洗礼》。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张瑞芳加入长春电影制片厂,编剧、主演了著名影片《松花江上》。1949年,张瑞芳成为专业电影演员,开始了她半个世纪的电影生涯。
新中国成立后,张瑞芳顺应时代要求,自觉调整自我,几十年如一日,抱着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主演、参演了《南征北战》、《三年》、《母亲》、《家》、《凤凰之歌》、《三八河边》、《聂耳》、《万紫千红总是春》、《李双双》、《泉水丁冬》、《大河奔流》、《怒吼吧!黄河》等十余部影片,为中国银幕塑造了性格迥异、光彩照人的妇女形象,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其中,《李双双》获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 ☚ 张曼玉 陈冲 ☛ 张瑞芳 张瑞芳1918~中国话剧、电影演员。出生于河北保定的 一个军官家庭,童年丧父。在北平市第一女子中学读书时就开始演剧活动。
她在“一二·九”学生救亡运动的演出中,成为中坚分子。1937年4月,她在香山、汤山的广场为上万名大学生演出 《放下你的鞭子》,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成为流传一时的名剧名人。抗战爆发后,19岁的张瑞芳辗转各地演出,1938年到重庆。她在此后的表演中塑造了许多性格、身份、经历不同的女性形象,都获得了战功,被誉为话剧的“四大名旦”。新中国建立后,她参加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后调入上海制片厂,从事电影表演。 她的表演朴素自然,格调高雅,收放自如,是我国女表演艺术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 朱琳 白杨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