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6_005篇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6_005篇題

【篇題】

御製條問曰:‘不偏不倚’,未發之中也;‘無過不及’,已發之中也,蓋所以舉道體之全而兼動静為言者也。然偏、倚二字終屬可疑。心既無形體方所,則豈有偏於一處、倚於一邊之可言耶?且不倚二字本出於吕與叔中庸説,而程子批之曰:‘不倚之謂中,其言未瑩’,‘若説不倚,須是有四旁。’朱子記疑亦載是説,而獨於此反襲吕氏之説者,何也?
臣對曰:朱子釋‘中’處但曰‘無過不及’,以用言也;於中庸則有所謂‘未發之中’、‘時中之中’,故加不偏不倚四個字,兼體用動静言也。蓋心也者,既無形體,又無方所,似無偏倚不偏倚之可言者。而若就其喜怒未發、哀樂未至之時形容心體之中正,則不得不以‘不偏不倚’字説去,祇為天下之物偏則不中、倚則不中故也。又況朝晝之間,罔覺之中,有些喜怒係着在裏,或偏於一處,或倚於一邊,此特屬已發境界,而此心之體先已不中了矣。然則不偏不倚四字,其非善形容未發之中者耶?若夫不倚二字,只説得不倚一旁之義,而無隨時隨處不偏重之意,則固不足以盡中字之義,而必合‘不偏’字説去,然後可以盡中字之義矣。吕與叔只説得‘不倚’,則程子謂之‘未瑩’,朱夫子訓而合説,則釋義尤為詳備,豈可曰始焉起疑而終焉襲謬也哉?
御製條問曰:‘庸,平常也’一句,所以申贊中道之平常,非謂中之外復有庸也。然朱子嘗論‘子路問强’章‘中立不倚’之義,曰伯夷如此;又嘗論庸字之義,曰伯夷‘所為都不是庸’。合二説而觀之,則能中者未必能庸,能庸者未必能中,而中外有庸,庸外有中。此與章句之旨,果無所矛盾耶?
臣對曰:中道之平而常者,乃所謂庸也,則伯夷之中立不倚,其亦聖人之處變者而中焉而不能庸者也。必若夫子之時中,然後隨時而處中,隨處而得中,百世可以庸行而平而常。是知中而不庸者容或有之,而未有庸而不中者,故曰‘中庸其至矣’,又曰‘中庸不可能也’。伯夷之不能為庸,以其有中與時中之分也。則朱夫子前後之論,恐無矛盾矣。
御製條問曰:此云‘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正)〔定〕理’,中則言道,庸則言理者,其義何居?中不可以言理,庸不可以言道歟?且程子之傳有曰:‘中重於正’,‘正(未)〔不〕必中’。則中與正之輕重同異,蓋亦較然。而獨於此直以正解中者,何也?正之一字,果可以盡中字之義耶?
臣對曰:未發之謂性,而性即理也,則中固可以理言;常行之謂庸,而道是行也,則庸亦可以道言。而今反以道而言中,以理而言庸者,中有未發已發,兼體用,合動静,而言其當行之道,則不過曰道而已;庸兼庸言庸行,隨事為,處彝倫,而求其一定之理,則不過曰理而已。伊川易傳所謂‘中重於正、正〔不〕[1]必中’者,今有一個物事,端正平直,而用之所行不能皆合於中,則中與正之輕重異同,可以推知。而獨於此以正解中者,誠以中者是亭亭當當、直上直下之物事,而最難以一字訓詁,故强以名之曰正,非謂正之一字可以盡中字之義也。必若朱子之云‘不偏不倚,無過不及’,而後可以盡中字之義。則以正解中,其亦以畏解敬之類者歟?

☚ 16_004序   16_006第一章 ☛
0000427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