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九八四年六月三十日邓小平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谈话的一部分,收录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一篇比较系统地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想的重要文献。该篇指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思想路线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也就是坚持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实事求是。总结中国近代的历史,可以断言,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楚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的政治路线是把四个现代化作为重点,坚持发展生产力,始终抓住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如果说构想,这就是中国发展的战略构想,这条道路叫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该篇谈话从总体上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是指导新时期中国革命和建设(包括法制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1984年6月30日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谈话的一部分。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结论。在会见日本客人时的讲话中,他针对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教条化、简单化的错误倾向,又进一步论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构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1)强调中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靠这两个“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不仅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解决了旧中国存在的吃穿问题、就业问题和统一问题。(2)强调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四个现代化建设作为重点和中心任务。(3)精辟论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含义:首先是社会主义,有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同时又有中国的特色,切合中国的实际,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与中国国情的统一。(4)强调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体现在它的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高一些、更快一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5)充分肯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条道路的正确性,指出要实行对内把经济搞活,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实现本世纪末“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在本篇文章中,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他抓住了时代的主题,勾画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本蓝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原文约2 400字,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 ☚ 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 特区仍然是在国家总的计划范围之内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uil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