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楚辞研究论文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楚辞研究论文集 楚辞研究论文集作家出版社编辑部编。1957年7月作家出版社出版。本书收录1951年至1956年间发表在国内各报刊上的楚辞研究论文近五十篇,包括屈原生平和作品考证,屈、宋作品的评价,以及有关楚辞著作的述评等。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来纪念,为此当时《文艺报》发表题为《屈原和我们》的社论,郭沫若、郑振铎、何其芳、俞平伯、阿英、游国恩、林庚、陆侃如、王运熙、褚斌杰、李易等发表了研究性的纪念文章。1951年3月至5月,朱东润在《光明日报》上以《楚辞探故》为总题连发四文,认为《史记》的《屈原列传》是一篇赝作,对屈原记述不可信。王逸的《楚辞章句》一书,也有诸多疑点。从而提出《离骚》乃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的作品,《离骚》以外的屈赋,大都也是汉人的伪托之作。其后,郭沫若、沈知方、宋云彬先后著文加以反驳。收在本书中的这组论文,反映了这一重大学术问题的争论过程。另外,郭沫若关于宋玉的评价,认为宋玉是“热衷于利禄”的典型,是个没骨气的人云云,也引起了不同意见。总之,通过本书可以约略看出五十年代初期楚辞研究工作的进展和概貌。 ☚ 屈原与楚辞 楚辞解诂 ☛ 楚辞研究论文集 楚辞研究论文集作家出版社编辑部编,作家出版社1957年出版。这是编辑部将散见于报刊杂志上有关楚辞的研究论文整理在一起的论文集。共收论文49篇,大体可分八组。第一组 是从总体上对爱祖国爱人民的伟大诗人屈原的评价;第二组是对屈原作品总体上的评价;第三组是对屈原身世及具体作品的探讨与评价;第四组是对屈原生卒年月的讨论;第五组是屈原作品在中国文学史、美术史上的地位及影响乃至于在国外的影响的评价;第六组是关于宋玉及其作品的讨论;第七组是对楚辞的探讨及《离骚》作者的争论:第八组为书评及其他。全书涉及楚辞研究中的许多问题,尤其是对《离骚》著作权的争论,对今人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 楚辞论文集 楚辞书目五种 ☛ 楚辞研究论文集 楚辞研究论文集楚辞研究论文集。作家出版社编辑部编。本书为建国后至1957年国内外楚辞研究重要论文的结集,收入了论文49篇。其中何其芳的《屈原和他的作品》提出:“由于材料不足,我们对于屈原的这种政治思想在当时的作用,还难于作出精确的论断”,“我们对于古代的文学作品的人民性也必须反对一种狭隘的庸俗的了解。这种了解以为只有在作品里找到一些描写人民,同情人民的话才算是有人民性。”在当时的学术氛围中能如此辩证、客观、冷静地分析,显得难能可贵。另外詹安泰《论屈原的阶级出身、政治地位及其在文学上的作用》、孙作云《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处置屈原问题》、浦江清《屈原生年月日的推算问题》、张汝舟《谈屈原的生卒》、郑振铎《屈原作品在中国文学上的影响》、阿英《屈原及其诗篇在美术上的反映》、陈思苓《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等,亦有不同的价值与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该集还收入了朱东润否定屈原作《离骚》(以为是淮南王刘安的作品)的4篇文章以及郭沫若、沈知方、宋云彬的商榷文章,收入了苏联汉学家费德林的《伟大的中国爱国诗人》,颇能开拓视野,便于了解那一特殊时期楚辞研究的某些具体情况。195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 楚辞研究论文选 楚辞选注及考证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