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楚辞研究之出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楚辞研究之出路 楚辞研究之出路楚辞研究的走向如何?怎样才能开创楚辞研究的新局面?这是目前许多学者十分关注并积极讨论的一个问题,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五种意见: 一、陈思苓认为应在汲取传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汲取新方法为我所用,在系统性、开拓性、总结性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楚辞研究的再认识与新方法》,中国屈原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包景诚也主张“扩大研究面”、“将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的运用结合起来”,以开拓新局面(《开拓楚辞研究新局面之拙见》,同上)。二、薛威霆、王季深强调对屈原的文学创作、美学和哲学思想以及其创作的民俗学、文字学、音韵学的多学科研究(《文汇报》1986年9月16日)。三、萧兵认为楚辞研究的未来发展表现为:1.使用计算机,建成楚辞资料库;2.跨越“学术断裂带”,汇通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研究;3.跨越学科,综合论证;4.广义楚文化与“泛楚文化”的研究;5.楚骚美学研究;6.民族文化心理研究;7.楚辞比较学研究(《楚辞学的未来预测》,《江海学刊》1987年第三期)。四、刘毓庆提出可从五个方面开拓楚辞研究:1.以三代文化及战国文化为背景,考察楚辞及楚辞文化的真正内涵,研究这种文学现象与文化现象的形成原因,认识民族文化发展与相关联的诸多因素及文化发展的承传特征;2.以专制社会及民族史为背景,研究“屈骚学”的内涵,及其与楚文化研究热的形成,认识民族的心理、道德观及思维特征;3.以古代文化为背景,研究楚辞文化系统,认识其在民族文化史上的地位;4.以楚辞文化为背景,研究现实民族文化思想的构成,认识民族心理的历史遗存;5.以楚辞文化遗存为背景,研究新文化的发展方向,认识改造国民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困惑中的思考——论楚辞研究的出路》,《贵州社会科学》1989年第二期》。五、周建忠认为,在当前大部分学者应扎扎实实做具体工作,为宏观研究创造条件,而其中最要者是改变闭塞、隔膜的局面和人云亦云乃至偷梁换柱的作风,加强信息交流与学术沟通,提倡严谨认真的研究风尚(《当代楚辞学漫议》,1992年第三期《中州学刊》)。 ☚ 楚辞与宋词研究 楚辞交叉学科研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