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城邑部 > 城垣 > 女牆 > 城堞 城堞 chéngdié 亦稱“城雉”、“陴堞”。即女牆。漢·賈誼《新書·春秋》:“及翟伐衛,寇挾城堞矣。”《魏書·李崇傳》:“今水涸路通,公私復業,便可繕甲積糧,修復城雉,勞恤士庶,務盡綏懷之略也。”《新唐書·叛臣傳·高駢》:“蜀之上惡,成都城歲壞,駢易以塼甓,陴堞完新。”清·魏源《城守篇·守備上》:“城堞亦名城垛,以躲身爲義也。不能躲身則如勿堞。堞不宜太高,高則擲石無力;堞口不宜太狹,狹則礙於擊賊。” 城墙 城墙墉(城墉) 陴(陴堞) 闬 阛 周垣 楼堞 楼雉 都郛 城垣 城郭 城圈 城堞 城雉 城廓 城郛 城围 城壁 里面的墙:城 内城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外郭 外面的墙:郭 城墙上呈凸凹形的短墙:陴(陴倪;陴堄;女陴) 堞(女堞;城堞;雉堞;鸟堞;垛堞) 埤(雉埤) 雉(雉城;雉埤) 城雉 僻倪 俾倪 睥睨睥倪 城陴 女墙 垛口 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城隅 城上呈凸凹形、有射孔的短墙:埤(埤堄) 女墙上的洞口:堞口 墙上向外或向上突出的部分:垛(垛子;城垛;门~子;城~子) 围绕帝王或侯国宫室院落的城垣:宫城 禁城 禁阙 高的城墙:高庸 坚固的城墙:龟堞 金墉 宝城 绵延的城墙:长墉 坍塌的城墙:颓墉 倒塌的城墙:陷城 残存的城墙:遗堞 城墙高大:千雉 嵩墉百雉 崇墙百雉 城墙周围之广:万雉 城墙上:城头 城墙的边角:隅雉 (为防守而建筑在城周围的高峻坚厚的围墙:城墙) ☚ 护城河 坟墓 ☛ 城堞 城堞古时城垣之上所筑短墙,取重叠之义而称堞。亦称女墙。《墨子·备城门》载:“五步一堞。下为爵穴,三尺而一。” ☚ 垛口 埤堄 ☛ 000000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