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农村有线广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农村有线广播 农村有线广播将广播节目送入由导线和光导纤维构成的传输分配线路,再直接传输到用户喇叭的 一种广播。它由县(市)广播站、乡(镇)广播站(也有的地方称放大站)、村放大站等有线广播机构,加上用户喇叭(即扬声器、音箱),用线路连接起来,组成农村广播网进行宣传,故又称“农村有线广播网”。它的任务首要的是按规定转播好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广播电台的节目,同时,本着面向农村、教育农民、直接推动农业生产和农村各项事业建设的原则,也自办一些节目。 ☚ 广播站 导播人员 ☛ 农村有线广播 农村有线广播山东的农村有线广播,是新中国建立后在收音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向全国发出了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根据这一决定,开始在全省建立收音网。至1955年6月,全省建起了2793个收音站,10处小城市有线广播站,1处县广播站一聊城县广播站。同年8月,中央广播事业局下达了关于建立农村有线广播的指示,10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召开了全省农村有线广播工作会议,会上介绍了聊城县建站经验,并决定在全省农村逐步建设有线广播站。到1956年底,全省有80个县市建起了农村有线广播站。1958年8月,历城县北园人民公社建成了全省第一座人民公社广播站,年底全省120个县都建起了县广播站,90%的公社,80%的大队,50%的自然村通了广播。由于要求过高过急,不切实际,工程质量不高,造成40%的喇叭不响。1962年3月,省广播事业管理局决定,停止新建广播站,对原有的广播站进行整顿,重点抓了精办节目和治响喇叭。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65年底,全省大部分县和公社完成了整网任务,并开始建设有线广播的独立传输系统;节目质量也有了提高。农村有线广播站除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联播节目外,自办节目有政治性、知识性、服务性和文艺性四大类。广播站离农民最近,可以准确地反映农民的心愿,及时宣传全国全省发生的大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受到农民的欢迎。县广播站大都设编播股、线路股、机务股,编制10至15人左右。 ☚ 农村大众报 阮志刚 ☛ 农村有线广播 农村有线广播我国以县和少数市为区域范围的区域性广播,它是将广播节目送入由导线和光导纤维构成的传输分配线路,再直接传输到用户喇叭的一种广播。它由县(市)广播站、乡(镇)广播站(也有的地方称放大站)、村放大站等有线广播机构,加上用户喇叭(即扬声器、音箱),用线路连接起来,组成农村广播网进行宣传,故又称“农村有线广播网”。它的首要任务是按规定转播好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广播电台的节目,同时,本着面向农村、教育农民、直接推动农业生产和农村各项事业建设的原则,也自办一些节目。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和齐齐哈尔市由市广播电台管理的农村有线广播早在1946年就开始广播,是我国建立最早的有线广播,主要是转播广播电台的节目。后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人民生活水平和对收听广播要求的提高,许多城镇建立了一些小型有线广播站。1952年4月吉林省九台县建立了我国第一座以县为区域范围的农村有线广播站——九台县广播站。之后,全国推广九台的经验,纷纷建立起农村有线广播。到1976年,全国已有县(市)有线广播站2503座,用户的有线广播喇叭11324.6万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有线广播进入整顿、巩固、发展、提高阶段。但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对这项工作的管理没跟上去,加上“文革”期间建设网路不讲求质量,以致有些有线广播线路遭到损坏,喇叭入户率和通响率很快下降。1984年4月广播电视部在河南省的洛阳市召开了《全国农村广播工作会议》,会上进一步明确了中共中央关于农村有线广播的建设方针,这就是建立以县(市)广播站为中心,以乡(镇)广播站为基础,以专线传输为主,并与多种传输手段相结合,连接村村、户户的质量高、效能好的农村广播网;还要求在最近三五年内,除了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以外,做到县县、乡乡、村村都通广播,户户、人人都能听到广播。这以后,农村有线广播逐步得到恢复,网路、技术设备质量达到了标准,自动遥控技术的运用和多功能、多通道传输技术以及科学管理等方面也有了明显进步。到1989年初,全国农村有线广播的通播率保持在71%以上,广播喇叭稳定在8000多万只,入户率达到41%上下。 ☚ 农业科学知识讲座 农村收听点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