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中的信用原则
中华民族历来是强调讲信用的,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从古到今都把信用看得非常重要。《论语·学而篇》 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还有“一诺千金,一言百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等,都是讲的一个“信”字。自古以来,讲信用的人受到人们的欢迎和赞颂,不讲信用的人则受到人们的斥责和唾骂。
(1)在辞典上,有关信用的说法也是很多的。例如,信、信人(指诚实的人)、信条、信义、信誉、信誓(表示真诚的誓言)、信托、信贷、信用货币、信用放款、信托公司、信托存款、信用合作社、信用调节论等等。
由此可见,在人际交往中,信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往原则。概括起来,信用有如下几种含义:
❶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说真话,而不说假话。这叫做“言必信”。
❷遵守诺言,实践诺言。这叫做“行必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相信某个人,说某个人靠得住,讲信用,往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❸经济学的含义。例如,信用卡、商业信用、消费信用、银行信用等等。在这些经济学的术语中,信用已有了专门的含义。
信用是忠诚的外在表现。讲信用是相对于他人而言的,没有交往就无所谓信用,只有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才发生信用问题。人离不开交往,交往离不开信用。治国也好,理家也好,做生意也好,都需要讲信用。不讲信用,既造成别人的损失,也造成自己的损失,同时还会影响进一步的交往。所以,有人把信誉视作生命。
从理论上讲,当物体向一个方向运动时,根据惯性可以知道它继续运动的方向; 在下象棋时,根据下棋的一般规律可以预测对方下一步可能怎么走; 坐火车时,人们一般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因为火车运行除特殊情况外,都具有正点运行的稳定性。在人际交往中强调的“信”,在某种意义上讲,就如同上面所说的惯性、规律性和稳定性。一个讲信用的人,能做到前后一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因此,人们可以根据他的言论判断他的行动,进行正常的交往。然而,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前后矛盾,言行不一,则无法判断这个人的行动动向。这就像古人所说的那样,“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与这种人,是无法进行正常交往的。
(2)取信于人,在人际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取信于人的方法如下:
❶守信。常言道,无信不立。守信是取信于人的第一方法。保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是守信的基本要求。比如,严格遵守时间,就是守信的一个重要标志。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时间的准确性,“是对自己和同志的尊重”。当然,当条件变化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来的许诺作适当的变动。在这种情况下,许诺者最好向交往对方作出必要的解释。
❷信任。信任是守信的基础,也是取信于人的方法。“用人不疑”就是一种守信。为什么不疑? 就是因为用人者对被使用者充满信任。坚定的信任,委以重任的信任,一般都是建立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的。人们有些心里话不跟一般人讲,而往往跟亲密的朋友讲,就是因为亲朋好友之间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因此,守信与信任不是盲目的,而应该是有坚实基础的。
❸不轻诺。不轻诺是守信的重要保证,也是取信于人的方法。俗话说:“轻诺寡信”。所谓轻诺,就是毫无把握地许诺,既不了解客观情况,也没有自知之明。轻诺的结果往往是诺言不能实现,最终失信于人。同时,还要防止养成吹皮、说大话的习惯。有些人谨慎许诺,一旦许诺,就要保证做到,这种人一般被看作守信的人,诚实的人,靠得住的人。
❹诚实。保持诚实的美德,以诚实待人,是获取信用、取信于人的一种积极方法。人的反映如同人照镜子一样,你给镜子是什么样子,镜子就给你反映出什么样子,这是人际交往中的反应规律。
❺树立自信心。这也是获取信用,取信于人的一种方法。一位科学家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以坚定的自信心取胜于人是常见的。在分配任务时,如果一个人充满信心,态度坚决,而另一个人说话吞吞吐吐,态度不明不白,领导者肯定会把任务交给第一个人去完成。同样,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在与他人接触时,态度不卑不亢,行动果断而不武断,为人正直而不随便附和,人们一般会给这个人以信任的态度。相反,如果一个人办事犹豫不决,说话毫无主见,见人点头哈腰,人们肯定会对这个人报以不信的态度。具有自信心的人能取信于人。这是因为,一般说来,人们都有求稳和求可靠的心理。具有自信心的人在相处、说话、办事等方面,正是给人以稳重、可靠的感觉。同时,具有自信心的人性格比较开朗,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也能不因小事去与人争高低。正如一句谚语所说的那样:“充满自信心的人,不会在哈哈镜面前惊慌失声。”而自卑感强的人往往敏感多疑,总怕别人取笑他,于是有意疏远他人,甚至有时产生一些神经质的反常行为,动不动就同别人争吵,当然也就难以搞好人际关系。
自信心的树立,一方面需要平时的训练和培植,另一方面也是以一定的“实力”作基础的。这种“实力”,包括文化水平的高低、家庭和本人的地位、财产的多少、智力以及身体状况等。当然,生活的磨炼对一个人自信心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自信不是自负。自信的人敢想敢说,无所畏惧,心中踏实。而自负的人心中空虚,好表现自己,易妒忌别人。
人际交往中的信用原则
1.涵义
在人际交往中,信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往原则。概括起来,信用有如下几种含义:(1)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说真话,而不说假话。这叫做“言必信”。(2)遵守诺言,实践诺言。这叫做“行必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相信某个人,说某个人靠得住,讲信用,往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3)经济学的含义。例如,信用卡、商业信用、消费信用、银行信用等等。在这些经济学的术语中,信用已有了专门的含义。
信用是忠诚的外在表现。讲信用是相对于他人而言的,没有交往就无所谓信用,只有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才发生信用问题。人离不开交往,交往离不开信用。治国也好,理家也好,做生意也好,都需要讲信用。不讲信用,既造成别人的损失,也造成自己的损失,同时还会影响进一步的交往。所以,有人把信誉视作生命。
2.方法
(1)守信。常言道,无信不立。守信是取信于人的第一方法。保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是守信的基本要求。比如,严格遵守时间,就是守信的一个重要标志。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时间的准确性,“是对自己和同志的尊重”。当然,当条件变化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来的许诺作适当的变动。在这种情况下,许诺者最好向交往对方作出必要的解释。
(2)信任。信任是守信的基础,也是取信于人的方法。“用人不疑”就是一种守信。为什么不疑?就是因为用人者对被使用者充满信任。坚定的信任,委以重任的信任,一般都是建立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的。人们有些心里话不跟一般人讲,而往往跟亲密的朋友讲,就是因为亲朋好友之间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因此,守信与信任不是盲目的,而应该是有坚实基础的。
(3)不轻诺。不轻诺是守信的重要保证,也是取信于人的方法。俗话说: “轻诺寡信”。所谓轻诺,就是毫无把握地许诺,既不了解客观情况,也没有自知之明。轻诺的结果往往是诺言不能实现,最终失信于人。同时,还要防止养成吹皮、说大话的习惯。有些人谨慎许诺,一旦许诺,就要保证做到,这种人一般被看作守信的人,诚实的人,靠得住的人。
(4)诚实。保持诚实的美德,以诚实待人,是获取信用、取信于人的一种积极方法。人的反映如同人照镜子一样,你给镜子是什么样子,镜子就给你反映出什么样子,这是人际交往中的反应规律。
(5)树立自信心。这也是获取信用,取信于人的一种方法。一位科学家说过: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以坚定的自信心取胜于人是常见的。在分配任务时,如果一个人充满信心,态度坚决,而另一个人说话吞吞吐吐,态度不明不白,领导者肯定会把任务交给第一个人去完成。同样,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在与他人接触时,态度不卑不亢,行动果断而不武断,为人正直而不随便附和,人们一般会给这个人以信任的态度。相反,如果一个人办事犹豫不决,说话毫无主见,见人点头哈腰,人们肯定会对这个人报以不信任的态度。具有自信心的人能取信于人。这是因为,一般说来,人们都有求稳和求可靠的心理。具有自信心的人在相处、说话、办事等方面,正是给人以稳重、可靠的感觉。同时,具有自信心的人性格比较开朗,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也能不因小事去与人争高低。正如一句谚语所说的那样: “充满自信心的人,不会在哈哈镜面前惊慌失措。”而自卑感强的人往往敏感多疑,总怕别人取笑他,于是有意疏远他人,甚至有时产生一些神经质的反常行为,动不动就同别人争吵,当然也就难以搞好人际关系。
自信心的树立,一方面需要平时的训练和培植,另一方面也是以一定的“实力”作基础的。这种“实力”,包括文化水平的高低、家庭和本人的地位、财产的多少、智力以及身体状况等。当然,生活的磨炼对一个人自信心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自信不是自负。自信的人敢想敢说,无所畏惧,心中踏实。而自负的人心中空虚,好表现自己,易妒忌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