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中名片的使用
(1)名片作为一种社交中雅致而实用的交际工具和手段,在中国古已有之。它源于中国,并已使用长2000多年。古人通名拜谒,最初写在竹片上,以后才是写在纸上。汉初称为“谒”,六朝时称为“名”,唐朝时称为“状”,宋时称为“牒件”。到明清时期,使用名片之风更盛,通称为“门状”、“名刺”或“名帖”,一直延用到近代。
当代人交往中使用的名片,无论从形状或质地上都不尽相同。随着使用名片人数的日益增多,了解使用名片作用,掌握使用名片的方法,已是必不可少的。
名片虽系方寸大小,却在现代交际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减小自我介绍的麻烦。名片的内容和形式虽然各异,但大都印有姓名、工作单位、行政职务、业务职称、通讯地址、电话号码等项。初次见面时,交际双方都想了解对方的一些情况,又碍于面子,不便直言相问。而一张小小的名片将这些内容囊括其中,一目了然。需要时互递名片,而可不必再口头重复自己姓甚名谁,既避免了打探他人隐私之嫌,又减小自我介绍的麻烦,还节约了时间,实可谓一举三得。
缩小彼此之间的距离。有些名片不仅印有姓名、职务等,而且还有经营项目、业务范围,或者性格爱好、生活特点。在递交名片时,递交者不仅仅是把自己介绍给对方,更重要的是将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脾气禀性告诉了对方。这样就可以通过名片,使对方找到某些共同的话题,以消除彼此间的心理障碍,融洽关系,从而为交际双方友好交往创造必要的条件。
显示使用者的风度和修养。名片属于物体语言。它虽然是无声的,但通过使用者同样能传达各种信息,使对方作出判断。因此,出示名片的动作恰当与否,与其文化修养和交际水平的高低关系密切。懂得名片使用的人,会以此作为显示身份、体现修养的方法,进而表达对对方的尊重之情。反之,则暴露出粗俗随便的一面,由此给接受名片者留下不良印象。
名片还可以起到推荐他人、牵线搭桥的作用。
(2)使用名片的场合。一般说,使用名片的场合主要为:
❶商业性质的横向联系和交际。当今,市场经济逐渐发展,商业活动日益频繁。为加强企业间的协作,沟通感情,掌握信息,组成一个网状的交际结构,需要互赠名片,便于联络。
❷社交中的礼节性拜访。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加强,相互之间的拜访较以往逐日减小,且时间缩短。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人们更注重提高交往效率,以互赠名片的形式来弥补短暂拜访的不足,为保持长期的联系创造条件。
❸表达感情的场所。在社交场合中,有时出于友情,需要应酬。但又因公务缠身,无法亲自前往,如生日聚会、结婚宴请、送别仪式、答谢酒会等场合,可将名片写上若干字样,再配以合适的礼物,托人送去,既方便体面、不失礼仪,又提高了时间的使用率。
(3)名片的使用。社交场合千变万化,选择恰当的时间和方式,乃是递收或交换名片的最高原则,具体来讲,名片的使用涉及到递接的双方。细分起来,可归纳为递交、接受和交换三个环节。前两个环节分别由递、接的两方进行,最后一个环节则必须由双方共同完成。
❶递交。递交名片的要求有五点:一是在外出前将名片放在容易掏出的地方,以便需要时迅速掏出。一般地,男士可以将名片放在西装上衣的内兜里,或公文包里,女士可将名片置于提包内。二是掌握递交名片时间。如果是初次见面,相互介绍之后,可递上。倘若比较熟识的朋友间,也可在告辞的时候递过去。三是递名片时,为表达对对方的尊敬,一般应双手递过去。特别是下级递给上级、晚辈递给长辈时,更应如此。四是递名片时,应将名片的下方指向对方,以方便对方观看。最后一点是递名片的同时,应面带微笑,说些友好客气礼貌的话语。比如“这是我的名片,欢迎多联系!”“这是我的名片,请多关照!”总之,递交名片时,动作要洒脱大方,态度要从容自然,表情要亲切谦恭。
❷接受。递名片者将名片递过去,表达了递交者对对方的友好之情。所以,接受名片者应双手接过名片,然后从上到下,从正到反,认真观看,以表示对赠送名片者的尊重,同时也加深了对名片的印象。遇到不会读的字应主动向对方请教。看过名片后,要细心地把名片放在名片夹里,并表示谢意。必要时还可在名片背后记上首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以备此后再见面时旧话重提,从而增进感情,建立友谊。切不可把名片随意地放到一堆物品中间,或在名片上再加放茶杯等物,也不可顺手不经意地塞进衣袋。甚至轻慢地弃置一旁。因为名片上印有对方的姓名,是其人格的一个组成部分。接受名片者应通过动作与表情来显示对对方人格的尊重。
❸交换。交换名片体现了双方感情的沟通,表达了愿意友好交往下去的意愿。交换名片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交换名片的顺序上。一般是地位低者、晚辈或客人先递给地位高者、长辈或主人,再由地位高者、长辈或主人予以回赠。概括起来即为“先低后高、先幼后长、先客后主。”倘若上级或长辈先递过名片,此时作为下级或晚辈不必谦让,大大方方地收下即可。如果接受者没有名片,也可说一句“谢谢。但很抱歉,我没有名片回赠”。
人际交往中名片的使用
1.名片作为一种社交中雅致而实用的交际工具和手段,在中国古已有之。它源于中国,并已使用长2000多年。古人通名拜谒,最初写在竹片上,以后才是写在纸上。汉初称为“谒”,六朝时称为“名”,唐朝时称为“状”,宋时称为“牒件”。到明清时期,使用名片之风更盛,通称为“门状”、“名刺”或“名帖”,一直延用到近代。
1.作用
当代人交往中使用的名片,无论从形状或质地上都不尽相同。随着使用名片人数的日益增多,了解使用名片作用,掌握使用名片的方法,已是必不可少的。
名片虽系方寸大小,却在现代交际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1)减小自我介绍的麻烦。名片的内容和形式虽然各异,但大都印有姓名、工作单位、行政职务、业务职称、通讯地址、电话号码等项。初次见面时,交际双方都想了解对方的一些情况,又碍于面子,不便直言相问。而一张小小的名片将这些内容囊括其中,一目了然。需要时互递名片,而可不必再口头重复自己姓甚名谁,既避免了打探他人隐私之嫌,又减小自我介绍的麻烦,还节约了时间,实可谓一举三得。
(2)缩小彼此之间的距离。有些名片不仅印有姓名、职务等,而且还有经营项目、业务范围,或者性格爱好,生活特点。在递交名片时,递交者不仅仅是把自己介绍给对方。更重要的是将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脾气禀性告诉了对方。这样就可以通过名片,使对方找到某些共同的话题,以消除彼此间的心理障碍,融洽关系,从而为交际双方友好交往创造必要的条件。
(3)显示使用者的风度和修养。名片属于物体语言。它虽然是无声的,但通过使用者同样能传达各种信息,使对方作出判断。因此,出示名片的动作恰当与否,与其文化修养和交际水平的高低关系密切。懂得名片使用的人,会以此作为显示身份、体现修养的方法,进而表达对对方的尊重之情。反之,则暴露出粗俗随便的一面,由此给接受名片者留下不良印象。
名片还可以起到推荐他人、牵线搭桥的作用。
2.使用名片的场合
一般说,使用名片的场合主要为:
(1)商业性质的横向联系和交际。当今,市场经济逐渐发展,商业活动日益频繁。为加强企业间的协作,沟通感情,掌握信息,组成一个网状的交际结构,需要互赠名片,便于联络。
(2)社交中的礼节性拜访。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加强,相互之间的拜访较以往逐日减小,且时间缩短。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人们更注重提高交往效率,以互赠名片的形式来弥补短暂拜访的不足,为保持长期的联系创造条件。
(3)表达感情的场所。在社交场合中,有时出于友情,需要应酬。但又因公务缠身,无法亲自前往,如生日聚会、结婚宴请、送别仪式、答谢酒会等场合,可将名片写上若干字样,再配以合适的礼物,托人送去,既方便体面、不失礼仪,又提高了时间的使用率。
3.名片的使用
社交场合千变万化,选择恰当的时间和方式,乃是递收或交换名片的最高原则,具体来讲,名片的使用涉及到递接的双方。细分起来,可归纳为递交、接受和交换三个环节。前两个环节分别由递、接的两方进行,最后一个环节则必须由双方共同完成。
(1)递交。递交名片的要求有五点,一是在外出前将名片放在容易掏出的地方,以便需要时迅速掏出。一般地,男士可以将名片放在西装上衣的内兜里,或公文包里,女士可将名片置于提包内。二是掌握递交名片时间。如果是初次见面,相互介绍之后,可递上。倘若比较熟识的朋友间,也可在告辞的时候递过去。三是递名片时,为表达对对方的尊敬,一般应双手递过去。特别是下级递给上级、晚辈递给长辈时,更应如此。四是递名片时,应将名片的下方指向对方,以方便对方观看。最后一点是递名片的同时,应面带微笑,说些友好客气礼貌的话语。比如“这是我的名片,欢迎多联系!”“这是我的名片,请多关照!”总之,递交名片时,动作要洒脱大方,态度要从容自然,表情要亲切谦恭。
(2)接受。递名片者将名片递过去,表达了递交者对对方的友好之情。所以,接受名片者应双手接过名片,然后从上到下,从正到反,认真观看,以表示对赠送名片者的尊重,同时也加深了对名片的印象。遇到不会读的字应主动向对方请教。看过名片后,要细心地把名片放在名片夹里,并表示谢意。必要时还可在名片背后记上首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以备此后再见面时旧话重提,从而增进感情,建立友谊。切不可把名片随意地放到一堆物品中间,或在名片上再加放茶杯等物,也不可顺手不经意地塞进衣袋。甚至轻慢地弃置一旁。因为名片上印有对方的姓名,是其人格的一个组成部分。接受名片者应通过动作与表情来显示对对方人格的尊重。
(3)交换。交换名片体现了双方感情的沟通,表达了愿意友好交往下去的意愿。交换名片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交换名片的顺序上。一般是地位低者、晚辈或客人先递给地位高者、长辈或主人,再由地位高者、长辈或主人予以回赠。概括起来即为“先低后高、先短后长、先客后主。”倘若上级或长辈先递过名片,此时作为下级或晚辈不必谦让,大大方方地收下即可。如果接受者没有名片,也可说一句“谢谢。但很抱歉,我没有名片回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