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实行“市带县”体制
从1983年开始,河南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市党政机关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中发[1983] 6号)等文件精神,经过多次调查研究,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先后对全省大部分地市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实行了“市带县”体制。1983年下半年,撤销安阳、开封两个地区,在安阳、郑州、濮阳、开封、洛阳、新乡、焦作、平顶山等8个省辖市实行“市带县”体制。1986年春,在撤销新乡、洛阳、许昌三个地区,增加新乡、焦作、平顶山三市所领导的县数的同时,将许昌、三门峡、漯河三市升格为省辖市,和鹤壁市一起,又第二批实行了“市带县”。1994年下半年,撤销南阳地区和南阳县,将南阳市升格为省辖市,在原南阳地区范围内又实行了“市带县”体制。截止1995年底河南省17个地市一级建制中,13个省辖市全部实行了“市带县”体制,共辖77个县(市),占全省116个县(市)的66.4%。
河南省开始实行市带县体制时,干部中认识不尽一致。为此,省委、省政府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逐步认识到:在经济比较发达,经济、政治、社会紧密相联的一个地区和城市内,领导机构重叠,部门林立,城乡分离,条块分割,这种旧的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弊端日益增多。在经济社会比较发达的地区,实行市带县的体制,就是为了消除旧管理体制的弊端,以新的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促进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在实行市带县体制过程中,省委、省政府要求在市县工作中克服两种思想偏向。一是要求实行市领导县以后决不能削弱对县域经济、特别是对农业的领导,中心城市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利用自身的各种优势条件,支持和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而不能沿用旧的行政管理办法去“管县”,更不能“卡县、刮县”。二是要求县(市)克服单纯要钱、要物的依赖思想,树立城乡联合、相互服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观念。
实行市带县以后,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转变了政府职能,理顺了城乡关系。在这方面河南省主要采取6项措施。
❶在实行市带县的地方,撤销了地区行署及其所属机构,解决了市、地机构并存,城乡分割,政出多门的问题。
❷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政府对企业的管理由单纯的直接行政管理逐步转向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进行间接管理。
❸打破所有制和隶属关系的界限,实行和完善行业管理,在企业自愿互助基础上成立行业协会,实行企业行业内部的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发展。
❹把城市部分基本建设、市政、环卫、绿化、治安、商业服务行业等方面的管理和开发经营权放到区一级,而市一级机构面向全市城乡,统揽全局,集中力量抓好全市范围内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协调、服务和监督工作,保证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❺市对县(市)实行简政放权,以调动县(市)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其中有代表性的措施是,省委、省政府1983年到1987年先后决定设立巩县、兰考等21个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县(市),1993年决定设立巩义、林州等18个改革发展特别试点县(市),以探索县域改革和发展的经验。
❻开展城乡对口支援、协作和干部交流,利用城市优势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在市带县的新体制下,为实现城乡一体、加快发展的目标,各地按照社会主义主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调动城乡两方面的积极性,在建立体现新型城乡关系的经济网络上做了很多工作。
❶以中心城市为枢纽,通过认真规划,采取相应的改革和投入措施,加强了商品流通网络、科技推广网络、人才交流网络、交通邮电网络、金融信贷网络、经济科技信息传播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基础行业建设。例如,近几年来,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区域性粮油批发市场、县(市)初级粮油批发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为基础的粮油流通网络日益健全和发展壮大,加之粮食风险基金和储备制度的建立,目前河南省已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粮油市场体系。
❷各级政府认真分析当地城乡优势,确立对新产品、配套产品、矿产资源、农副产品资源的开发重点,以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城乡经济联合。如洛阳实行市带县后,1985年举办为期3天的城乡协作会,谈成联合开发项目213项。
❸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城乡协作,贸工农一体化的经济联合体,使城乡、工农关系具备了利益共同体的稳固基础。如漯河肉联厂,在漯河市所辖三县广泛培育生猪生产基地,形成了从生猪饲养到火腿肠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紧密结合的“一条龙”产业体系。
实行市带县体制对河南经济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❶开始打破城乡分割的旧格局,建立了社会主义新型的城乡关系。各中心城市实行“城乡结合,工农兼顾,市县一体,两不削弱”工作原则。市直各部门在想问题、订规划等方面都努力从市县一体化出发,全面安排。1984年,中共新乡市委、市人民政府召开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研究制定15个项目的城乡联合开发规划;1985年召开乡镇企业城乡联合现场会,组织各工业主管局到会发布项目,洽谈城乡联合,开发项目问题。通过横向城乡联合,1986年新增产值1.7亿元。
❷促进了城乡相互支援,加速了乡村的城市化。如洛阳市实行市带县体制后,采取三种形式开展城乡经济技术协作,带动乡镇企业发展。第一种形式是厂联合办企业;第二种形式是以城市企业为主体,向乡镇企业扩散零部件生产。全市160多个企业向92个乡扩散零部件370种,以大带小,配套生产,第三种形式是围绕开发农村资源,建立以城市企业为“龙头”、乡镇企业为“龙尾”的企业群体。如洛阳市食品工业技术开发公司为开发山区野生资源,组建了市猕猴桃加工总厂,在嵩山、栾川、洛宁等猕猴桃资源丰富的县建立加工分厂,由分厂负责原料采集和半成品加工,总厂负责精加工、深加工,生产罐头,包销产品,城乡互利,促进农村资源的开发。
❸发挥城市中心作用,组织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各种形式的经济网络。城市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集中的地方,市带县体制建立后,各个城市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开展横向联合,改革流通体制,组织科技下乡,开办技术市场,发展交通邮电事业等措施,以城市为中心,逐步建立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各种经济社会网络,通过各种网络的建设,把市、县引向城乡贯通、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的轨道,使城市的中心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
❹推进小城镇建设。实行市带县后,许多市都把小城镇建设列入本市的总体规划,并采取措施去加快小城镇建设,以便提高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的水平。
❺促进了城乡文化交流,有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城市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冲击和改变着农村原有的封闭落后局面和各种陈规陋习,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科技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日益增强。六是市带县体制的建立,为各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快了城乡发展的步伐。如焦作市,1986年实行市带县体制,辖济源、沁阳、孟县等7个县,市管辖面积由原市区370平方公里扩展为6 007平方公里,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委、市政府从新的市情出发,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决定“立足市域全局,突出县域重点,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并采取多种措施,优先发展县域经济,使全市农业连年稳产高产,乡镇企业快速发展,1994年,市辖7县(市)综合经济指标全部进入全省前25位。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生产要素流量成倍增长,又为中心城市的发展壮大创造条件,促进了全市经济实力迅速增长。1994年在全省各市地14项主要人均经济指标排序中,焦作市6项第一、4项第二、2项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