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經義記聞録
【題 解】
中庸經義記聞録作者韓元震(一六八二—一七五一),字德昭,號南塘,謚號文純,本貫清州。領議政韓尚敬後裔,遂庵權尚夏門人。一七一七年(肅宗四十三年)以學行薦舉為寧陵參奉,一七二五年(英祖一年)被選為經筵官,經常給英祖進講。歷任司憲府掌令、執義等職,後被贈為吏曹判書。繼承了栗谷、沙溪、尤庵的學統,主張氣發理乘,與主張人物性同論(洛論)的同門李柬發生了著名的‘湖洛是非’之争,成為湖論的領袖,是哲學史上舉足輕重的代表學者。南塘著述除了南塘集三十八卷、拾遺六卷外,還有以心經附注劄記為首的其他著作,於三十四歲編著的經義記聞録是其中之一,當時就獲得了遂庵的認可。本書由中庸圖、總説、序文及三十三章的内容和饒王説辨、小注構成。中庸圖根據朱子章句把首章到第十一章看作第一大節,指目為中庸;把第十二章到第二十章看作第二大節,指目為費隱;把第二十一章到第三十二章看作第三大節,指目為天道、人道;末章是第四大節,指目為全篇要旨。序文指出中庸的編寫動機是弘道,重視道統論。第一章指出因為成形之氣和所賦之理各自不同,故人物性亦不同。第十二章力説鳶飛魚躍的性之不同。饒王説辨指出饒王分節有違朱子本意,論駁了王氏關於誠明不是目是綱的學説。小注論評了大全中小注的學説。(崔錫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