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前章祭祀之禮,言事天、事地、事鬼、治人之道,而親親、貴貴、尊賢、逮賤、長長、幼幼之道悉具焉,治天下之大經大法蓋略備矣。故此章復詳説達道、達德、九經之目,極言為政之事,以承上章之説。而道之費者,至此而極矣。為政之道必以修身為本,故章内以修身為九經之本。而章末又備言誠之之目,自修身而推之於為政,自為政而復推本於修身,反復詳説,其意至矣。
親親、尊賢等殺,知人知天,備言仁義禮智之德,與孟子‘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智之實,知斯二者(而不)〔弗〕去’意同。蓋篇首‘天命之性’即仁義禮智之德也,故前大節言知仁勇,此章及三十一章備言仁義禮智之德,蓋皆所以詳言天命之性之目也。或謂知不可以言智,恐未深考乎此也。此篇所言之知,果皆只言心之靈覺而不言智之德,則天命之性獨闕此智一端而不言,何也?或説以為,知覺氣之靈,智則性之貞,豈可以氣之靈為性之用?蓋以知為智之用,猶以愛為仁之用。以愛為仁之用者,非以愛之氣為仁之用也,即愛上指仁之理發見者而謂仁之用也。然則以知為智之用者,亦非以知覺之氣為智之用也,即乎知覺上指其智之理發見者而謂智之用也。仁為愛之理,故愛為仁之用;智為覺之理,則覺為智之用,又何疑乎?其以認氣為理之用,欲破以知屬智之説者,竊恐未察於即氣指理之妙也。
章内文義之相屬甚明,而獨‘天下達道’一節似與上一節文義不續。然細推之,則實承上‘知天’之語而言達道達德皆天理之目也。
以性之五德配五達道,則父子有親仁也,君臣有義義也,夫婦有别智也,長幼有序禮也,朋友有信信也。若又錯而言之,則一事之中五者未嘗不皆具也。蓋夫婦有别,謂各夫其夫,各婦其婦,而不相混雜也,故屬智。世人多以别字為夫婦相敬之意。相敬之意雖亦包在其中,未若不相混雜之為别之大也。
誠為一篇之樞紐,而自首章至十五章不言誠,而‘鬼神’章始言誠。自十七章至前章又不言誠,而此章又言誠。蓋‘鬼神’章言天地造化功用之大,故言誠字以明天地之化莫非一個實理之所為。此章言人事本末内外之全,故又言誠字以明人事之全莫非一個實理之所為也,蓋就萬殊處説出一理之妙也。當與論語‘一貫’説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