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4_266説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4_266説辨

説辨

饒氏不從朱子中庸分節之意,自以己意更定,以首章為第一大節,自第二章至十一章為第二大節,自十二章至十九章為第三大節,自二十章至二十六章為第四大節,自二十七章至三十二章為第五大節,以末章為第六大節。其以首章獨為一節者,似有得於首章為一篇綱領之意。而第二章以下不以首章中和為首,則所謂中庸者突然無來歷,不免為無頭之節。中和、中庸各為一節,又不免於疊牀而架屋矣。豈若朱子之説,既以首章為一篇之體要,而又以為下十一章之綱領,為兩義俱全者哉?以‘哀公問政’章别為一節之首,既不得與‘大舜’、‘’諸章皆言治平之事者以類相從,而二十一章以下又無為政之意,則上失其類,下無所比,又不成文理矣。‘大哉聖人之道’一節,實承上章天地之道為言,而自此以下諸章所言入德、成德之事,亦未見其與前六章有異義,則别為一節,亦未知其何所當也。
王氏以為中庸古有二篇,誠明當為綱不當為目,更定‘中庸’、‘誠明’為兩篇,各十一章。今不見其書,固未知為説之如何,而因其名篇之義以究之,則亦可見其分裂之大意也。子思以中庸二字揭為一篇之名,朱子雖以‘中庸’為第一大節,而於首章則曰‘一篇之體要’,末章則曰‘中庸之極功’,是蓋以中庸二字蔽盡一篇之義也,豈可劃分為一半篇章之指乎?所謂誠者,亦實理而已。既謂之實理,則三十三章之説無非實理之所在,一有非誠,則皆為虚文矣,故朱子於二十章曰‘所謂誠者,實此篇之樞紐也’,又豈可以劃分為一半篇章之目也?今以‘中庸’、‘誠明’分為兩篇,中而不通於誠,則中為虚名,而不可謂中也;誠而不通於中,則誠為偏物,而亦不可謂誠矣。
朱子,聖人也。聖人之言聖人不易,則是豈諸儒所敢議到者哉?況其為説又如是淺陋可笑,則其於聖賢傳心之法,會極歸極之指,曷足與知哉?徒自陷於僭王之誅耳,良可惜哉!一唱於前,和之者繼起。我東之人自權陽村以來,變易章句,務立新説者,又非一二人而止,則二氏又安得免作俑之罪也?然所不可議而議之,則其見必暗;所不可改而改之,則其説必謬,此理勢之自然也。故以之精,之博,猶不免於淺陋可笑,則況其下者,又何足多辨,兹不復浼筆焉。更考中庸讀法朱子説分六節,亦如説。然既與章句不同,則似是已棄之論。今當以章句為正。

☚ 14_265第三十三章   14_267小注 ☛
0000360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