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泮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泮水》薄采其芹②。采呀采那水芹儿。 鲁侯戾止③,鲁侯光临这儿了, 言观其旂④。我看见他的旌旗飘 其旂茷茷⑤,他的旌旗在飘扬, 鸾声哕哕⑥。 车上铃儿响叮𪡀。 无小无大⑦,不分小、不分大, 从公于迈⑧。一起都来跟从他。 思乐泮水,乐呀乐那泮池水, 薄采其藻。采呀采那水藻儿。 鲁侯戾止,鲁侯光临这儿了, 其马𫐆𫐆⑨。 他的马呀高又壮。 其马𫐆𫐆, 他的马呀高又壮, 其音昭昭⑩。他的声音多爽朗。 载色载笑(11),这样和颜,这样欢笑, 匪怒伊教(12)。不生气来只教导。 思乐泮水,乐呀乐那泮池水, 薄采其茆(13)。采呀采那莼菜儿。 鲁侯戾止,鲁侯光临这儿了, 在泮饮酒 在泮宫里饮美酒。 既饮旨酒(14),饮着一杯杯美酒, 永锡难老(15)。保他到老不白头。 顺彼长道(16),泮宫里把大道理讲, 屈此群丑(17)。大伙儿聚呀聚一堂。 穆穆鲁侯(18),好鲁侯,鲁侯好, 敬明其德。他的品德多光耀。 敬慎威仪,谨谨慎慎的仪表, 维民之则(19)。人民把他来仿效。 允文允武(20),真能文,真能武, 昭假烈祖(21)。赶上那功烈的先祖。 靡有不孝(22),事事学习他先祖, 自求伊祜(23)。求得那福呀无其数。 明明鲁侯(24),勤勤恳恳的鲁侯, 克明其德(25)。他的教化能修明。 既作泮宫,建筑好了那泮宫, 淮夷攸服(26)。淮夷这就来归心。 矫矫虎臣(27),雄纠纠的战士如猛虎, 在泮献馘(28)。泮宫里献上敌人的左耳成串数。 淑问如皋陶(29),审问俘虏,精细得像皋陶, 在泮献囚。泮宫里献上俘虏,谁也没法逃。 济济多士,贤士们呀济济一堂, 克广德心(30)。大家心胸多么宽广。 桓桓于征(31),威风凛凛去出征, 狄彼东南(32)。扫荡了那东南方。 烝烝皇皇(33),人滔滔,貌堂堂, 不吴不扬(34)。不喧哗,不飞扬。 不告于讻(35),不呼喊,不叫嚷, 在泮献功。泮宫里献功一桩桩。 角弓其觩(36),弯弯的弓儿多紧张, 束矢其搜(37)。束束的箭儿嗖嗖响。 戎车孔博(38),兵车呀排成行, 徒御无(39)。 步行的、驾车的竞赛忙。 既克淮夷,征服淮夷,淮夷降, 孔淑不逆(40)。大好事呀,敌人不反抗。 式固尔犹(41),定的谋划多周详, 淮夷卒获。淮夷终于来归降。 翩彼飞鸮(42),猫头鹰儿翩翩地飞行, 集于泮林。聚在泮宫的树林。 食我桑黮(43),吃着我的桑果儿, 怀我好音(44)。报答我以好声音。 憬彼淮夷(45),觉悟了的那淮夷, 来献其琛(46),把他的国宝当礼品, 元龟象齿(47),大龟版、长象牙, 大赂南金(48)。整块玉儿和黄金。 (采用金启华译诗) [注释] ①思:发语词。泮水:泮宫前的半月形水池。泮的意思就是“半水”,即两半合成一池。泮宫是诸侯国家的学宫,后世郡县的学宫(孔庙)也有泮池,世称泮宫。明清两朝考取秀才叫“入泮”,或称“采芹”,都用此诗典故。②薄:发语词。③戾止:来到。④言:语助词,无义。旂:饰有龙纹的旗,贵族的仪仗。⑤茷筏:同“旆旆”,旗帜飘展的样子。⑥鸾:车铃。哕(hui)哕:和悦的车铃声。⑦无小无大:不论官位高低。⑧于:语助词,无义。迈:行进。⑨蹻蹻:马匹雄壮威武的样子。⑩昭昭:声音嘹亮。(11)载:又。色:喜色,面色和悦。(12)匪:不,无。伊:是,稍有“维”字义。下“自求伊祜”的“伊”,有“其”字义。(13)茆(mao):纯菜。(14)旨:甘美。(15)锡:赐。难老:长寿。(16)长道:远途。(17)屈:击败,使之降服。群丑:对敌人的蔑称。(18)穆穆:庄重和美的样子。(19)维:是。则:模范。(20)允:诚然。(21)昭假烈祖:英明追得上光荣的祖先。昭,明。假,格,至。烈祖,指鲁国祖先周公旦、伯禽等功勋之臣。(22)靡:无。孝:通“效”,师法。(23)祜:吉祥,福。(24)明明:勉勉。(25)克:能。明其德:将德性见之于行为。(26)淮夷:对淮河流域东部沿海一带土著部族的蔑称。这些部族在周王朝各诸侯国的封域之外,所以被称为“不服王化”的“夷”(东方的人)。攸:语助词,带有“都”的意思。(27)矫矫:勇武的样子。虎臣:武将。(28)馘(guo):打死敌人后,割下左耳,代替首级以计功。(29)淑问:善于审断。皋陶(yao):帝舜时有名的司法大臣。(30)广:推行,发扬。德心:善心,指鲁侯好品性。(31)桓桓:威武的样子。(32)狄:扫荡,清除。东南:指淮夷。鲁国在今山东南部,淮夷在国境东南(33)烝烝皇皇:形容军队盛大。烝烝,生气蓬勃。皇皇,光明正大。(34)吴:喧闹放肆。扬:张扬,行为过分。(35)告:“酷”的假借字。讻:凶恶的敌人。(36)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觩:弓弯曲强劲的样子。(37)束矢:五十(或说一百)支箭扎在一起称束矢。这里指许多箭连续发射。搜:即飕飕,形容一支支迅疾发射的箭声。(38)戎车:战车。孔博:很多。(39)徒御:兵马。 步行的叫徒,驾车的叫御。无:不倦。(40)孔淑不逆:很善良而不再反抗。(41)式:用,由于。固:坚持,固守。犹:通“猷”,计谋(42)鸮(xiao):猫头鹰。(43)黮(shen):同“葚”,桑果。(44)怀:送,给。(45)憬:悔悟。(46)琛:珍宝。(47)元龟:大龟。(48)大赂:赂为璐的假借字(据俞樾《群经平议》说)。大璐是一种美玉。南金:南方出产的黄金。 〔赏析〕《诗序》说:“《泮水》,颂僖公能修泮宫也。”但全诗的极大部分是称颂鲁僖公征服淮夷的功德和在泮宫庆宴的描写,前三章对泮宫的描写,不过是鲁侯活动的场景。只有第五章有“既作泮宫”一句,也只能说是称颂征服淮夷之功的分量极轻的陪衬,故此诗的主旨是对鲁侯的武功和威德的赞颂。 但考查历史,鲁僖公其实并无征服淮夷的武功。《春秋》载,僖公十年冬,与齐侯会于淮而被淮所俘,次年才放回;十三年和十六年,又两次跟齐桓公征淮,也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将败仗虚美成胜仗,大加称扬,足证当时宗庙中歌功颂德之词的夸张和虚假。 就诗论诗,气魄既具有颂诗的宏壮,描写也相当细致,且有较浓的抒情意味。前三章令人想起《召南》中的《采蘩》、《采蘋》和《小雅》中的《采芑》,全诗和《采芑》的手法尤其相似。明代评点派评论家孙鑛评此诗“大体宏赡,然造语却入细,叙事甚精核有致。前三章近《风》,后五章近《雅》”(《孙月峰评诗经》),是不无道理的。 颂诗通常容易写得板重,概念多于形象。这首诗却很注意形象的细节描绘,一二两章对鲁侯车马扈从的刻画,六七两章对大军征淮的军容的渲染,都颇生动。最后一章忽以飞鸮栖林,含桑葚而吐好音点缀胜利的喜悦,更使全诗空灵飞动,情致极妙。 《泮水》思乐泮水,(一) 乐呀乐那泮池水, 薄采其芹。(二) 采呀采那水芹儿。 鲁侯戾止,(三) 鲁侯光临这儿了, 言观其旂。我看见他的旌旗飘。 其旂茷茷,(四) 他的旌旗在飘扬, 鸾声哕哕。(五) 车上铃儿响丁当。 无小无大,不分小、不分大, 从公于迈。(六) 一起都来跟从他。 思乐泮水,乐呀乐那泮池水, 薄采其藻。(七) 采呀采那水藻儿。 鲁侯戾止,鲁侯光临这儿了, 其马蹻蹻。(八) 他的马呀高又壮。 其马蹻蹻,他的马呀高又壮, 其音昭昭。(九) 他的声音多爽朗。 载色载笑,(十) 这样和颜,这样欢笑, 匪怒伊教。不生气来只教导。 思乐泮水,乐呀乐那泮池水, 薄采其茆。(十一) 采呀采那莼菜儿。 鲁侯戾止,鲁侯光临这儿了, 在泮饮酒。在泮宫里饮美酒。 既饮旨酒,饮着一杯杯美酒, 永锡难老。(十二) 保他到老不白头。 顺彼长道,(十三) 泮宫里把大道理讲, 屈此群丑。(十四) 大伙儿聚呀聚一堂。 穆穆鲁侯,(十五) 好鲁侯,鲁侯好, 敬明其德。他的品德多光耀。 敬慎威仪,谨谨慎慎的仪表, 维民之则。人民把他来仿效。 允文允武,(十六) 真能文,真能武, 昭假烈祖。(十七) 赶上那功烈的先祖。 靡有不孝,(十八) 事事学习他先祖, 自求伊祜。(十九) 求得那福呀无其数。 明明鲁侯,(二十) 勤勤恳恳的鲁侯, 克明其德。(二十一) 他的教化能修明。 既作泮宫,建筑好了那泮宫, 淮夷攸服。淮夷这就来归心。 矫矫虎臣,(二十二) 雄纠纠的战士如猛虎, 在泮献馘。(二十三) 泮宫里献上敌人的左耳成串数。 淑问如皋陶,(二十四) 审问俘虏,精细得象皋陶, 在泮献囚。泮宫里献上俘虏,谁也没法逃。 济济多士,(二十五) 贤士们呀济济一堂, 克广德心。(二十六) 大家心胸多么宽广。 桓桓于征,(二十七) 威风凛凛去出征, 狄彼东南。(二十八) 扫荡了那东南方。 烝烝皇皇,(二十九) 人滔滔,貌堂堂, 不吴不扬。(三十) 不喧哗,不飞扬。 不告于訩,(三十一) 不呼喊,不叫嚷, 在泮献功。泮宫里献功一桩桩。 角弓其觩,(三十二) 弯弯的弓儿多紧张, 束矢其搜。(三十三) 束束的箭儿嗖嗖响。 戎车孔博,(三十四) 兵车呀排成行, 徒御无。(三十五) 步行的、驾车的竞赛忙。 既克淮夷,征服淮夷,淮夷降, 孔淑不逆。(三十六) 大好事呀,敌人不反抗。 式固尔犹,(三十七) 定的谋划多周详, 淮夷卒获。(三十八) 淮夷终于来归降。 翩彼飞鸮,(三十九) 猫头鹰儿翩翩地飞行, 集于泮林。聚在泮宫的树林。 食我桑黮,(四十) 吃着我的桑果儿, 怀我好音。(四十一) 报答我以好声音。 憬彼淮夷,(四十二) 觉悟了的那淮夷, 来献其琛,(四十三) 把他的国宝当礼品, 元龟象齿,(四十四) 大龟版、长象牙, 大赂南金。(四十五) 整块玉儿和黄金。 注 释 (一)朱熹:“思,发语辞也。” 毛亨:“泮水,泮宫之水也。天子辟廱,诸侯泮宫。” (二)郑玄:“芹,水菜也。” 严粲:“我往观之,而采其水中之芹也。” (三)毛亨:“戾,来。止,至也。” (四)朱熹:“茷茷,飞扬也。” (五)王先谦:“三家鸾作銮。” 朱熹:“哕哕,和也。” (六)郑玄:“于,往。迈,行也。” 严粲:“国人无幼无长,皆从公往行。” (七)陈奂:“藻,聚藻。” (八)毛亨:“蹻蹻,言强盛也。” 朱熹:“蹻蹻,盛貌。” (九)严粲:“其声音昭昭然明亮。” (十)郑玄:“和颜色而笑语,非有所怒,于是有所教化也。” (十一)严粲:“茆,莼也。” (十二)孔颖达:“则天长与之难老之福。” (十三)马瑞辰:“按长道犹言大道。《尔雅·释诂》:顺,陈也。……顺彼大道,即陈大道于泮宫之中。” (十四)毛亨:“屈,收。丑,众也。” 王先谦:“《韩》说曰:‘屈,收也。’收敛得此众聚。” (十五)孔颖达:“穆穆然美者,是鲁侯僖公能敬明其德,又敬慎其举动。威仪内外皆善,惟为下民之所法则也。” (十六)孔颖达:“信有文矣,信有武矣。” (十七)毛亨:“假,至也。” 孔颖达:“其明道乃至于功烈美祖,谓遵伯禽之法,其道同于伯禽也。” (十八)马瑞辰:“按孝者,𡥈之隶变,与孝弟之孝异文。《说文》:𡥈,效也。从子爻声。《笺》训为法傚,正与《说文》训𡥈为效合。是知郑君笺诗时,字原作𡥈。𡥈字隶变为孝,犹之隶变为教也。……此承上昭假烈祖言,当谓僖公之法傚烈祖言。” (十九)郑玄:“祜,福也。” (二十)陈奂:“明明,犹勉勉也。” (二十一)郑玄:“克,能。攸,所也。言僖公能明其德,脩泮宫而德化行,于是伐淮夷,所以能服也。” (二十二)郑玄:“矫矫,武貌。” (二十三)郑玄:“馘,所格者之左耳。” (二十四)郑玄:“淑,善也。囚,所虏获者。” (二十五)郑玄:“多士,谓虎臣及如皋陶之属。” (二十六)严粲:“能广大其德心,并无偏躁忿争之失。” (二十七)毛亨:“桓桓,威武貌。” (二十八)郑玄:“狄当作剔。剔,治也。东南,斥淮夷。” 王先谦:“《韩》狄作鬄,云:除也。” (二十九)马瑞辰:“按《说文》:‘蒸,火气上行也。’引申之为申,又为美。《大雅》文王烝哉。《释文》引《韩诗》曰:烝,美也。以《传》训皇皇为美推之,烝烝亦当为美。美与盛同义。烝烝美美,皆极状多士之美盛耳。” (三十)严粲:“不吴而喧哗,不扬而轻浮。” (三十一)俞樾:“于犹与也。说见《凫鹥》篇。不告于訩,犹云不告与訩。告读为嗥。《汉书·高帝纪》集注引服虔曰:告音如嗥呼之嗥。讻犹匈匈也。《荀子·天论篇》,杨注曰:匈匈,喧哗之声。与訩同。” (三十二)郑玄:“觩然言持弦急也。” (三十三)马瑞辰:“束矢无定数,皆取敛聚之义。” 严粲:“苏氏曰:‘矢疾声。’” (三十四)陈奂:“博,犹众也。” (三十五)朱熹:“无斁,言竞劝也。” 陈奂:“徒,徒行者。御,御车者。” (三十六)陈奂:“淑,善也。不逆,言率从也。” (三十七)陈奂:“固,安也,定也。” 郑玄:“犹,谋也。” (三十八)严粲:“则淮夷可以尽获也。” (三十九)毛亨:“翩,飞貌。鴞,恶声之鸟也。” 毛奇龄:“鴞即鸱鴞。……本恶声之鸟。……惟春晚食桑黮则变其音。故毛传云食黮而音美。……又名春哥儿。哥者,歌也,谓音如歌也。” (四十)毛亨:“黮,桑实也。” (四十一)郑玄:“怀,归也。” 严粲:“乃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 (四十二)严粲:“李氏曰:《说文》云:‘憬,觉悟也。’” (四十三)毛亨:“琛,宝也。” (四十四)毛亨:“元龟,尺二寸。” 陈奂:“元,大也。” (四十五)俞樾:“赂当读为璐。《说文·璐部》:‘璐,玉也。’……大路,犹《尚书·顾命篇》大玉耳。……从玉、贝,之字,古或相通。《说文》玩,弄也。重文貦。” 注 音 泮pan判 茷pei沛 哕hui晦 迈mai卖 蹻qiao跷 茆mao卯 假ge格 祜hu户 馘guo虢 皋gao高 陶yao摇 訩xiong凶 斁du妒 鴞xiao枵 黮shen甚 憬jing景 琛chen嗔 赂lu路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