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莫拉司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莫拉司亭 【别名】: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白能 【制剂规格】: 粉针剂:150μg,300μg,700μg。 【药理作用】: 为12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属Ⅰ类造血刺激因子,其作用无细胞系特异性。它可与粒系及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前体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促进其增殖分化,产生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静脉给药后,经5~15min,血药浓度很快下降,消除T1/2为1.5~2h;皮下注射后Tmax为2h,T1/2β为3h,血药浓度随给药剂量增加而增加。 【适应症】: 骨髓抑制疗法所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骨髓衰竭患者的白细胞低下,也用于预防白细胞减少时可能潜在的感染并发症。 【用法、用量】: 剂量视病情而定,使白细胞计数维持在期望的水平(通常为<10×109/L)。癌症化疗:皮下注射,5~10μg/kg,每日1次,于化疗停药1d后开始使用,持续使用7~10d。停药后至少间隔48h后方进行下1个疗程的抗癌化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再生障碍性贫血:皮下注射,3μg/kg,每日1次,3~4d显效后调节剂量,使白细胞<10×109/L。骨髓移植:静脉滴注,5~10μg/kg,4~6h滴完,每日1次。持续用药至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0×109/L,达3d之久。艾滋病:皮下注射,1μg/kg,每日1次,如与叠氮胸苷或α-干扰素合用,本品用量为1~3μg/(kg·d);如与更昔洛韦合用,本品用量为3~5μg/(kg·d),每日1次,2~4d见效后,每隔3~5d调整1次剂量。 【不良反应】: 常见发热、寒战,其次为皮疹,且常发生于皮下注射部位。偶见低血压、恶心、水肿、胸痛、骨痛和腹泻等。 【注意事项】: 妊娠C类。于对本品或内在其他成分有过敏史的患者以及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禁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