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互助组的收益分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互助组的收益分配

一、互助组的收益分配

北京郊区的第一批互助组是在1950年3月完成土地改革以后出现的。获得了土地的个体农民,由于生产能力极低,生产和生活上仍有许多困难。为了摆脱贫困,尽快走上富裕道路,中共北京市委和市政府召开了郊区扩大干部会议,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提出了当年粮食“增产一成”的口号,倡议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逐步向集体的方向引导。由此郊区各村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相继建立起临时的或常年的生产互助组,在春种、夏管和秋收中实行人畜换工、劳动互助。到1952年5月底,全郊区已组织互助组3 617个,其中长期互助组1 198个,参加互助组的农民占郊区农民的36.7%以上。
互助组的分配特点是:生产资料私有,农忙时联户帮工生产,农闲时各户自主经营。经济收益除交农业税(公粮)外,全部归农户自己所有。帮工换工的方式:一是人工换人工,农忙时互相派帮工,不算工钱。二是人工换畜工,无役畜农户向有役畜农户借畜耕田,然后以工抵偿所借畜工。三是帮工,为孤寡户帮工,不算工钱,也不还工。四是合工,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时联合劳动,费用按人口或田亩摊派,收益按工分配。互助组虽然有共同劳动,但没有统一核算分配。

☚ 第一节 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   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收益分配 ☛

一、互助组的收益分配

一、互助组的收益分配

1949年春,初步土改后,当年5月就出现了简单的劳动互助形式,至秋季,市郊和天津县出现了901个互助组,参加农户占总农户的4.1%。11月,天津县首届党代会提出: “组织起来是恢复生产的基本环节”,要求“在群众自愿互利的原则下,组织不同类型的互助组织。”到1952年底,老区农村的互助组发展到3.5万个,入组农户 18.7万户,占总农户的41.4%。
根据互助组的特点,当时出现了四种分配管理形式:
(1)找平补齐劳动日。互助组内的劳动力,有的出工多,有的出工少。为搞好劳动日的找平补齐,做到等价互利,组内都配有记工员,负责记工,作为季度末或年末结算出工多少的依据。一般组按人头记工,少数组按评出的劳力成数记工。如武清县大顿邱村罗海山互助组,1951年夏收之后经过组员评定,18~55岁的男劳力为10成工,女劳力为8成工; 15岁以下、55岁以上的劳力也按其体力强弱评出劳力成数。出工找平补齐的办法是,欠工户拿出现金或粮食,补给出工多的户。钱数或粮数均由互助组根据自己的情况商定。
(2)确定人力、畜力互换的标准。在春耕春种、秋收秋种和副业生产中,往往需要较多的畜力代替或减轻人的重体力劳动负荷。因此,必须合理确定人力畜力互相抵换的标准。各个组规定的畜工换人工的标准不一样。所谓合理,就是以本组成员都能接受的限度为准。
(3)搞好农具和人工换算。小型农具如锄、镰刀等各户自有自用。如动用车辆和船只等较大型农具,则需记工顶工。其方式是采取类似畜力和人力互换的办法,分别定出人力和车、船的劳动日价格。平时劳动力按标准记账,秋后结算找齐。这种办法多见于以农具和人力互助为主的互助组。
(4)按股分红。副业生产上大多采用此法。加入互助组的各户,有劳力的出劳力,有工具的出工具,有钱的出钱,再按照商定的标准折算成股金,收益按股分红 (见表8-1-1)。

表8-1-1 互助组合作时期农村人均生产水平

年份农业人口
(万人)
粮食产量
(亿千克)
人均
(千克)
棉花产量
(万千克)
人均
(千克)
油料产量
(万千克)
人均
(千克)
1949
1950
1951
203.66
204.37
205.58
2.33
3.63
4.565
114
177.5
222
159
259
334.50
7 800
12 650
16 250
174.50
261.50
432.50
8 550
12 800
21 000

互助组的发展,使天津农村的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1950年恢复到抗战前的水平。1952年按农业人口平均计算,每人创生产总值185元(1950年不变价),比1949年增长近1倍。农(渔)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根本改变了旧社会“糠菜半年粮”的生活状况。
☚ 第一节 集体经济收益分配   二、合作社的收益分配 ☛

一、互助组的收益分配

一、互助组的收益分配

土地改革以后,全省各地农民纷纷组织了临时的或常年的生产互助组。互助组的生产资料私有,农户自主生产经营,农忙时联户帮工生产,农闲时各户自行经营。经济收益除交农业税(公粮)外,全部归农户自己所有。互助组虽然有共同劳动,但没有统一核算分配。
互助组帮工换工有四种情况:一是人工换人工。人工换人工通常不算工钱,也不记工,在农忙时互相派工帮助;如果劳动力强弱相差太大,欠工过多时,则实行按工计价付给报酬,如强劳动力一天记一工,给5公斤稻谷;弱劳动力一天记0. 9工,给4. 5公斤稻谷;半劳动力一天记0.5工,给2. 5公斤稻谷。二是人工换牛工。即无牛户向有牛户借牛犁耙田,然后以人工抵偿所借牛工。三是帮工。多为缺劳、缺畜或孤寡户,他们参加互助组,只请组内帮工者吃饭,不算工钱,也不还工。四是合工。在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或副业生产时联合劳动,生产费用按人口或田亩摊派,收益按工分配。

☚ 第一节 集体经济收益分配   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收益分配 ☛

一、互助组的收益分配

一、互助组的收益分配

土地改革以后,甘肃各地农民立即组织了多种形式的临时或常年的互助组。参加互助组的农户由1950年的8.47万户增加到1954年的108.13万户,以后由于更高一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逐步建立,互助组减少到1957年的1.86万户。各互助组普遍遵循互助互利、互助互换的原则,生产资料私有,实行农户自主生产经营。农忙时联户帮工生产,农闲时由各农户自行安排生产经营活动。经营收益除交农业税(公粮)外,其余全部归各农户所有。

☚ 第一节 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   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收益分配 ☛

一、互助组的收益分配

一、互助组的收益分配

1951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 《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 (草案)》后, 青海省组织发展生产资料私有, 农忙时联户帮工生产, 农闲时农户自主经营的互助组。 1951年全省有互助组18 424个, 参加户数61 600户, 占总户数的29.23%。 1952年底, 全省农业区11县 (市) 组织起来的互助组有25 106个, 其中初级组23 266个, 中级组1 840个。 1953年全省农业区11县 (市) 185 597户加入各种互助组织的有96 992户, 占总户数的52.1%, 其中常年互助组1 840个。互助组刚开始发展时, 在收益分配上出现不等价交换问题, 有的是土地剥削劳力, 有的是畜力、 大农具剥削劳力。 在人畜换工上未贯彻等价交换原则, 男女组员参加劳动, 同工不同酬。 如规定男八分女七分, 畜工大于人工, 牲口日工20分, 人4分, 无畜户吃亏现象严重。 有些互助组侵犯中农利益, 有些互助组规定拨草工资。 1953年对互助组进行整顿后, 大多数组内订出了比较合理的记工算账及会计制度, 均按照 “自愿结合, 等价交换, 民主管理”三大原则改进了制度, 实行评分记工, 同时坚持等价互利原则,很多组采取死分活记, 男女同工同酬等办法。

☚ 第一节 集体经济收益分配   二、农牧业生产合作社的收益分配 ☛

一、互助组的收益分配

一、互助组的收益分配

农村土地改革以后,个体农民为了调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余缺,按照自愿互利原则自发或有领导地建立了以换工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生产互助组或劳动互助组。在互助组内,土地、耕畜、农具和收获的农产品仍归农民个人所有,农忙时联户帮工生产,农闲时农户自主经营。经济收益的分配,除照章交纳农业税(公粮)和其他税收外,全部归农户自己所有。互助组虽然有共同劳动,但没有统一核算和分配。互助组帮工、换工和内部分配有四种形式:
❶由部分贫农和中农组成,男劳力下田耕作,女劳力纺花织布,议定各项农活定额,以人工换牛工;
❷无畜力结合在一起,人拉犁耕地,以人计工,以亩计工,以工顶工,结算找补;
❸妇女组成小组,下田耕作,开荒种地,以工换工,以工分红;
❹在原搭犋基础上,按耕畜负担能力,充进无畜户,仅有畜力互助。到1952年底,全省组织起来的互助组已达51.85万个,其中临时性互助组37.34万个,常年固定性互助组14.51万个,加入互助组的农户占总农户数的42.8%。
临时互助组,也称季节互助组,是传统搭犋形式的扩大,为某阶段、某个农忙季节生产需要而自愿结合。它比搭犋多了人工互助的成分,每组3~5户、7~8户不等。入组农户的生产资料全部自有,生产成果归己,一般不记工,不计报酬,没有公共财产,贷款和救济款都归入各户名下。常年互助组起于土改后,略迟于临时互助组,两者同时存在并互相转化。常年互助组入组的农户土地和耕畜农具仍归私有,自己经营,出工记工(分),劳力按天记工(分),工分按作物面积统一计算,互相找补,与临时组相比有以下特点:
❶人力、畜力参加劳动都记工,按季或全年结算找补;
❷多数常年组实行农副业结合,劳力分工,副业收入分红;
❸常年组有以入股、投资、提留、贷款等来源的公共积累,用以添置公有的耕畜、大型农具、新式农具等,因而有了扩大再生产的条件。这种公共积累和评工记分是“社会主义萌芽”。
通过互助合作运动,克服了个体农民在劳力、耕牛和农具等生产资料占有和使用上的不足,增强了推广运用先进技术的能力,提高了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互助组成员生产得到了发展,收入有所增加,1954年,参加互助组的农民人均收入超过全省人均纯收入88元的水平。

☚ 第一节 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   二、合作社的收益分配 ☛
0003044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3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