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人民公社的建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一、人民公社的建立 一、人民公社的建立1958年, 在“大跃进” 的影响下, 有些人认为高级社的规模小, 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酝酿小社并大社问题。同年7月下旬, 省委派工作组先后在桦川县星火乡进行小社并大社试点, 在尚志县长寿乡进行建立人民公社的试点。8月上旬, 毛泽东主席视察河北、河南、山东省农村时. 发出了 “还是办人民公社好” 的号召。8月24日, 《黑龙江日报》报道了尚志县长寿乡将2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 成立了黑龙江省第一个农村人民公社的消息, 对全省农村有很大震动和影响。8月29日, 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同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召开了办好人民公社的广播大会, 省委书记作了《走人民公社的道路》的讲话, 对全省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广播大会后, 即在全省农村掀起了建立人民公社的高潮。仅用十几天的时间, 到9月中旬就将全省1 186个乡 (镇)组建了718个人民公社,9 135个高级社变成8 372个管理区 (即生产大队), 原来的5万个初级社变成47 013个生产队。9月16日省委在 《黑龙江日报》上宣布: 全省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是 “一大二公”, 它是政社合一的组织, 既是农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组织, 也是国家政权的基层单位。公社的规模一般为一乡一社。肇源、明水、抚远、宝清、萝北、孙吴、双鸭山、鹤岗等县市, 曾建立一县一社或县联社。但由于规模过大, 不便管理, 1959年改为一乡一社。 ☚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 二、人民公社的整顿 ☛ 一、人民公社的建立 一、人民公社的建立1957年9月20日至10月9日, 中共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 (简称《四十条》)。11月 13日, 《人民日报》 发表了题为 《发动全民, 讨论四十条纲要, 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 的社论, 不切实际地提出了要批判 “右”倾保守思想, 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跃进。湖南各地围绕讨论 《四十条》, 批判“右”倾保守思想, 许多地方打破社界、乡界, 实行 “大兵团作战”, 纷纷出现了小社并大社和 “联社” 的情况。 ☚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 二、人民公社体制的调整 ☛ (一)建立过程/(二)体制特征/(三)公社化的后果/二、人民公社体制的调整/(一)尝试纠正“左”倾错误/(二)调整经营管理体制/(三)清算“一平二调”/(四)解散公共食堂/(五)落实“按劳分配”等各项政策/(六)改善经营管理/三、农村“四清”运动 ☚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 (一)建立过程 ☛ (一)农区人民公社的建立/(二)牧区人民公社的建立/二、人民公社初期的整顿/(一)贯彻中央第二次郑州会议精神/(二)牧区整社/(三)清理帐目/(四)划分自留地/(五)召开社员代表会/三、三年困难时期的人民公社 ☚ 第三节人民公社 (一)农区人民公社的建立 ☛ (一) 历史背景/(二) 最早建立的两个公社/(三) 全面公社化/(四) 公社体制特征及分配形式/二、“一平二调”共产风/(一) 共产风的主要表现/(二) 算账退赔 ☚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 (一) 历史背景 ☛ (一)建立过程/(二)建社初期的管理体制/(三)人民公社的初步整顿/二、人民公社体制调整/(一)纠正“一平二调”/(二)调整经营管理体制/(三)农村政策调整/(四)改善经营管理/1. 计划管理/2. 劳动管理/3. 财务管理 ☚ 第四节 农村牧区人民公社运动 (一)建立过程 ☛ (一)建立过程/(二)体制特征/二、人民公社体制的调整/(一)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阶段/(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阶段/(一)调整社队规模/(二)精简下放公社干部和企事业/(三)明确和稳定土地、羊只、林木、牲畜的所有权/(四)分配自留地、饲料地,鼓励社员发展家庭副业/(五)改善经营管理/四、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一)面上“四清”运动/(二)点上“四清”运动 ☚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 (一)建立过程 ☛ 一、人民公社的建立 一、人民公社的建立1958年5、6月,全省大张旗鼓地宣传贯彻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当时对夏季丰收形势估计过高,认为粮食产量在短期内可以一翻再翻,在三五年内人均可以达到750—1000公斤,并要求1958年粮食产量达到250亿公斤。而当时正值秋收秋种大忙季节,全省农村过多地抽调劳力和物资去大炼钢铁,过早地组织农民工上水利工地,秋种面积减少近667千公顷,并误认为粮食产量已经过关。因而在早秋作物收获以后,提出“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的口号。在农业生产中,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口号。在报刊上不断报道亩产粮食上万斤、棉花上千斤等“高产卫星”。甚至把“大跃进”中出现的农业产量成倍、十几倍、几十倍增长的虚假现象,出现的“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等脱离实际的做法,说成是共产主义的,是群众创造性的行动。误认为当时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规模和所有制的公有化程度已经与形势不相适应等。 ☚ 第三节 人民公社 二、人民公社的整顿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