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口增长与构成
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农村人口的发展变化先后经历了由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继而向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过渡,然后向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转变的过程。1950—1995年,由于受到两种不同的人口政策的作用,因而江苏农村人口呈现出两个不同的发展特点。
❶人口快速增长。1950—1970年,农村人口的变化表现为二个高峰一个低谷。第一个增长高峰是1950—1957年,农民的生育行为没有任何压缩,农村人口增长迅速,8年中有7个年份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超过20‰。农村人口发展的低谷是1958—1960年,由于经济指导方针的失误和遇到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农民生活处于极度贫困中,农村人口呈负增长状态。第二个农村人口的增长高峰是1961—1970年,这10年中除1961年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略低于20‰外,其余年份都在20‰以上,1962年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高达40.9‰;
❷农村人口增长得到控制。1971—1995年,省委、省政府和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全面贯彻落实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农村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有些年份还出现负增长。1971—1991年,农村人口的增长纳入“四五”、“五五”计划人口规划目标,在生育政策上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子女,不得超过两个,杜绝三个的 “晚、优、少”政策,80年代开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子女,广大农村计划生育干部和基层干部努力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工作,广大农民群众能够按法规的要求规范自己的生育行为。这期间,除个别年份外,绝大部分年份的农村人口增长率降至10‰以内。1991—1995年,计划生育这个基本国策深入民心,农民养儿防老等传统思想逐步转变,农村人口年年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