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心房颤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心房颤动 【释义】: 心房颤动为一常见的心律失常。持续性类型较阵发性类型多见。 主要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风湿性心瓣膜病(尤以二尖瓣狭窄为多见)、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 部分患者原因不明,称特发性心房颤动(多为阵发性)。极少数患者系急性感染、洋地黄中毒所引起。 【诊断】: 1.临床表现 (1)症状 心悸、气急、焦虑、胸闷、自觉心跳不规则。阵发性发作或心室率较快时,症状较为明显,可伴有心力衰竭症状。慢性房颤或心室率缓慢者,可无症状。可有心房血栓,引起栓塞。 (2)体征 一般心率为100~160次/min,心律不规则。当心率较慢时,心律可以规则;心音轻重不一,有时第二音消失;有缺脉现象。此外,可有原来心脏疾病的体征。 2.心电图检查 显示诊断价值。 【治疗】: 1.控制心室率 快速房颤不管有无复律指征都应首先使心室率降低,使之保持在70~80次/min左右。 (1)控制休息状态心室率 洋地黄类药物为首选药物,根据病情紧急程度可静脉注射毛花苷C(西地兰)0.4~0.8mg(必要时重复)或口服地高辛。伴心力衰竭者尤为首选。 (2)控制活动状态心室率 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或硫氮 (3)预激综合征伴房颤 房颤冲动可循旁道快速下传至心室,有一定危险性,必须及时治疗。 1)有休克、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或心室率极快者,需立即电复律治疗。 2)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可用普罗帕酮(心律平)、胺碘酮静脉用药,以延长旁道不应期,减少下传频率。也可用索他洛尔。 3)禁用洋地黄类药物及维拉帕米。 4)复律为窦性后需用胺碘酮、普罗帕酮(心律平)、索他洛尔维持口服治疗。 2.复律及维持窦律治疗 使房颤转复为窦律并尽可能长的维持其窦律。 (1)复律的理想条件 1)病因已解除; 2)持续房颤时间<1年; 3)心房无明显增大; 4)无传导阻滞。心力衰竭,过去有栓塞病史,不是复律的禁忌证,经充分准备后如能复律为窦性,对心力衰竭治疗及栓塞预防均有重要意义。 (2)方法 有电复律及药物复律两种。 1)电击复律 复律后仍需继续下列药物维持,以预防复发。 2)药物复律 a.胺碘酮 用于房颤复律尚无统一剂量及方法,参考剂量可用800mg/d,连续7~10d,如未能复律则考虑电击。一旦转复为窦性改为0.2g,每日2次;一周后改为0.2g,每日1次。胺碘酮可使心室率降低,通常不必合用洋地黄类药物。 b.索他洛尔 从120mg/d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不超过320mg/d为宜,随剂量增加,不良反应明显增加。一旦转复,应减少剂量维持治疗。 c.普罗帕酮(心律平) 可静脉或口服,剂量见表4-1。 d.奎尼丁 为有效药物,但发生扭转室速比例较高且难以预测,现已很少应用。 3.预防栓塞 (1)房颤发生脑栓塞的危险因素有:年龄>75岁,过去卒中史,瓣膜病变,心房增大,心力衰竭以及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 (2)慢性房颤有上述危险因素应予抗凝治疗。有抗凝药物反指征或患者依从性差,可用阿司匹林治疗。年龄<60岁,无其他危险因素,用阿司匹林。 (3)阵发性房颤其卒中发生率与慢性房颤相同或略低,频发者处理原则与慢性同,不作常规抗凝。 (4)慢性房颤,复律治疗前需抗凝2~3周,复律后继续3~4周抗凝。食管心超检测心房血栓有一定价值。 (5)抗凝治疗,用华法林使保侍INR在2~3周之间,调节华法林剂量。阿司匹林可用75~150mg/d,为坚持长期服用,剂量不宜大。 4.心房颤动的非药物治疗 (1)左、右心房同步起搏及右心房双起搏方法可降低心房肌复极不同步性,对预防阵发性房颤的发作有利。 (2)射频房室结改良,使房颤心室率减慢,或射频房室结消融后安置永久起搏器治疗,消除房颤快速及不规则心律。 (3)迷走介导性心房颤动可用AAI起搏预防其发作。 (4)病窦伴房颤,或房颤伴房室传导阻滞者也需起搏治疗。 (5)心房除颤器及心房迷宫手术,通道手术,尚在研究中。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