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中等专业教育
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年),为适应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于1956年,天津市农林水利局开办了一所农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同年,又成立了水产学校。
1958年,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农业中等教育蓬勃发展起来。是年,相继建立了稻作学校、畜牧兽医学校、蔬菜学校和农业机械化学校。1959年,成立了林业学校。到1960年,全市农业中专学校已发展到7所,在校学生共有1 138人。
1961年,天津市农业中专学校进行调整,撤销蔬菜学校,稻作学校改制为半耕半读农业学校,林业学校改制为果树职业学校。1962年,畜牧兽医学校和半耕半读农业学校被撤销。同年6月下旬,水产专科学校改制为天津水产学校(中专),1966年天津市恢复为直辖市,天津水产学校由河北省接管,更名为河北省水产学校,并迁址秦皇岛市。
从50年代兴办农业中专学校,到1966年,天津市农业中专学校共培养出千余名毕业生,他们为天津市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文化大革命” 中,农业中专学校停办、解散。“文化大革命”后期,天津市农业中等学校得到恢复和发展,相继复建或建立了农业学校 (1973年)、水利学校 (1974年)、水产学校 (1974年)、静海县中医学校 (1974年)、蓟县卫生学校 (1974年)、农业机械化学校 (1976年)。1978年,市属5县成立了农业(机械)学校。武清县、蓟县、宝坻县成立了体育运动学校 (1983—1984年间)。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调整农村职业学校布局结构中,先后建立了宁河县、宝坻县、静海县、雍阳、源阳、北辰、丽华等7所中专学校。到1995年,全市有农业中专学校16所,其中农业类4所、体育类3所、卫生类5所、综合类4所,在校学生6 900人。有教职工1 269人,其中专任教师718人。在专任教师中,高级讲师66人、讲师190人。校园占地面积3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4万平方米 (见表7-4-2)。
表7-4-2 1995年农业中专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名称 | 主要专业 | 在校 学生 (人) | 教职工数(人) | 占地 面积 (万 平方) | 建筑 面积 (万 平方) | 建校 时间 (年) | 地 址 |
总计 | 专任教师 |
小计 | 高讲 | 讲师 |
农业学校 | 农学、林果、蔬菜畜 牧兽医 | 934 | 140 | 80 | 23 | 28 | 7.1 | 2.4 | 1972 | 西青区杨柳青镇西河闸北 |
水利学校 | 水利自动化、水工建 筑、企业供电 | 514 | 69 | 31 | 2 | 8 | 1 | 1.1 | 1974 | 南开区王顶堤迎水西里 |
农机化 学校 | 汽拖运用维修、农村 电气化 | 655 | 75 | 33 | 6 | 12 | 2 | 0.7 | 1975 | 南开区复康路21号 |
经济管理 学校(原 水产学校) | 淡水养殖、食品加工、 制冷工艺 | 420 | 102 | 38 | 10 | 17 | 2.1 | 1.1 | 1973 | 河西区解放南路444号 |
中医学校 | 社区医学、中医士、 针灸士 | 437 | 93 | 58 | 1 | 17 | 2 | 0.7 | 1974 | 静海县静海镇文化里 |
塘沽卫校 | 医士、护士、助产士、 卫生士 | 503 | 82 | 37 | 2 | 7 | 2.1 | 0.5 | 1974 | 塘沽区杭州道80号 |
蓟县卫校 | 医士、护士、助产士 | 421 | 84 | 59 | 1 | 10 | 1.2 | 0.6 | 1974 | 蓟县城关镇西关 |
武清卫校 | 社区医学、检验、药 检、药剂 | 673 | 89 | 61 | 9 | 8 | 1.5 | 1.2 | 1974 | 武清县杨村镇雍阳西道21 号 |
津南卫校 | 护士、医士 | 255 | 48 | 26 | 2 | 2 | 0.7 | 0.4 | 1974 | 津南区咸水沽镇 |
武清体校 | 运动训练 | 176 | 37 | 33 | | 18 | 3 | 1.2 | 1982 | 武清县杨村镇雍阳东道20 号 |
宝坻体校 蓟县体校 | 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 | 15 105 | 46 34 | 31 27 | | 4 6 | 4 2.5 | 1.5 2.2 | 1982 1982 | 宝坻县城关镇南城路 蓟县城关镇双百里31号 |
宁河县 中专校 | 市场营销、财务会计 | 658 | 90 | 48 | 3 | 16 | 1.4 | 0.7 | 1988 | 宁河县芦台镇新华路100 号 |
宝坻县 中专校 | 国际通用会计、现代 文秘 | 427 | 109 | 77 | 6 | 25 | 1.4 | 0.8 | 1995 | 宝坻县城关镇小火神庙胡 同19号 |
静海县 中专校 | 农学、财务、计算机 | 378 | 121 | 51 | | 7 | 3.6 | 0.8 | 1995 | 静海县静海镇静文路37号 |
滨海 中专校 | 计算机及应用、涉外 会计 | 329 | 50 | 28 | 1 | 5 | 1 | 0.5 | 1995 | 大港区育秀街 |
总计 | | 6 900 | 1 269 | 718 | 66 | 190 | 36.6 | 16.4 | | |
90年代以来,全市农业中专学校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改革招生、就业制度,减少指令性招生计划,扩大委培、自费生招生比例,逐步实行毕业生不包分配、进入人才、劳务市场的就业分配制度。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上,实行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目标责任制和结构工资制,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工作上,调整专业设置,学校在为第一产业服务的同时,主动为第二、第三产业服务; 开展多种形式办学,在办好普通中专班的同时,积极举办各种短训班,推广新技术,为农民劳动致富服务; 积极实行教学、生产实践、技术服务相结合,坚持走产教结合的办学路子;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行“双证书” (即毕业证书和技术等级或岗位合格证书)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