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 主要农业机械的应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 主要农业机械的应用

(二) 主要农业机械的应用

北京郊区在农业生产上使用的农业机械,主要有种植机械、林木果园机械、植保机械、渔业机械、农田基本建设和排灌机械、畜牧业机械、农村运输机械等。其中,固定作业的机械有排灌和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田间作业应用最普遍、拥有量最多的是拖拉机和配套农具。
1.种植业机械。北京郊区的农业机械化事业,从一开始便把重点放在种植业上,特别是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作物的种植方面,大力推行深耕、整地、防治病虫害、播种、施肥、收割、脱粒等作业机械化。50年代前期,种植业基本上使用人力、畜力进行生产,国营农场开始了不同程度的机械化作业;60年代到70年代,粮食作物的机械化得到全面发展,机耕面积不断扩大,各项田间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80年代以来,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化开始起步;到1990年郊区平原地区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1995年玉米生产,除收割水平稍低外,也基本上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
(1)小麦生产机械。70年代重点研制了为手扶拖拉机配套的农具。1973年组织了小麦播种机的会战,制造了2000多台,当年小麦机播水平由50%提高到80%,第二年达到90%。1974年组织了脱粒机大会战,当年制造6 000台,平均每13.33公顷小麦拥有1台。同年研制了麦秸堆垛机和机械化场院。为了防止小麦霉烂,推广了晾晒、风干、烘干设备。1975年按照北京市委提出的争取“两三年内放下镰刀”的要求进行了割晒机大会战,到1976年底赶制出5 000多台割晒机,先后装备了600多个生产队,并出现了250个机收水平70%以上的生产大队。80年代,重点发展了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播种机和小麦联合收割机。到1990年以北京市自产为主的小麦联合收割机发展到3 273台,每万公顷小麦拥有177台。小麦机耕、机播水平达到98%,机收水平达到84.8%。
(2)玉米生产机械。70年代,主要推广了畜力半精量玉米套播机,和人工点种相比,提高工效5~7倍,保证了定苗密度,增产1~2成。1976年已有53%的夏玉米面积使用了半精量套播机。80年代随着平播玉米的大发展,玉米精量播种机的数量增长很快,1990年已增长到1 400台,机播面积也扩大到8.73万公顷,占平播玉米总面积的63.7%。在玉米播种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积极进行了玉米的免耕覆盖机械化技术及联合收割机的示范推广。1990年使用免耕覆盖播种机230台,在未耕翻的麦茬地上直接播种玉米3.72万公顷。到1995年玉米联合收割机发展到1 842台,机收玉米8.28万公顷。
(3)水稻生产机械。50年代到60年代,推广了手摇喷雾、喷粉机和人力插秧机、畜力收割机以及脚踏打稻机。6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推广动力打稻机,到1969年人力插秧机已推广了800余台,1970年机插面积0.17万公顷,占水稻面积的2.78%。70年代,着手研制和推广水稻生产主要作业的动力机具,在水田整地方面,研制了水田防陷轮、水田船形板、水田耖地器和水田机耕船。在插秧方面,引进推广的主要机型有湖北74型机动插秧机。到1978年机动插秧机发展到1 367台,机插面积2万公顷,占水稻面积的40%。在水稻收割方面,先后研制、推广了105、175、185三种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稻麦收割机。80年代到90年代,进行了水稻工厂化育秧和机械插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从日本引进部分工厂化育秧设备,这套设备能机械流水作业,省工、无草害,但投资大、折旧费高。1995年工厂育秧设备发展到24套。
(4)蔬菜生产机械。蔬菜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开始是直接使用大田农机具,接着是对大田农机具进行改良,之后才逐步研制推广蔬菜生产的专用机具。在露地蔬菜生产农机具的应用方面,70年代,研制和推广了手扶拖拉机耕地、旋耕、平地、筑畦、氨水施肥和蔬菜起垄播种的机具,新推广的机具主要有液氨施肥机、除草剂喷洒装置、机动喷雾机等。80年代研制推广了13.24~17.65千瓦拖拉机的双向犁、深松开沟机、施耕起垄机、平畦打埂机、起垄播种机、大白菜起垄播种机、小菜播种机和移栽机等,还研制推广为2.94~4.41千瓦小型拖拉机配套的开沟机、起垄机、中耕除草机和打药机。在露地菜田作业机械普遍应用的同时,保护地机具和设备得到广泛应用。1977年郊区第一座现代化大型蔬菜温室在海淀区玉渊潭公社建成。温室采用轻型钢架、玻璃结构,附设锅炉房、配电室、油罐区和自动控制室,一年四季生产。1979年10月,海淀区四季青公社从日本引进现代化蔬菜温室设备,包括室内供热、通风、喷灌和监测控制设备等。1988年丰台区花乡从美国引进现代化蔬菜育苗工厂,包括自动播种、覆盖、淋水等生产线与育苗温室配套,年生产能力4 000万株,可供666.67公顷用苗。1987年以后研制推广了钢架塑料温室、蔬菜工厂化育苗成套设备,包括播种器、苗土充填机、喷水机、苗盘传送机等。北京拖拉机公司研制的小型拖拉机和配套农具适用于温室、塑料大棚等保护地作业,可以进行旋耕、起垄、开沟播种、铺膜、植保和运输等作业。到1995年,北京郊区蔬菜生产,无论是露天作业,还是保护地作业,基本实现了田间作业机械化。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在全国位于前列。
2.林木果园机械。50、60年代植树主要靠人力,植保打药用手动喷雾器和水平高压喷雾器,剪枝用剪枝剪和高枝剪。70年代以后,林木果园专用机械得到发展,小动力带动的手提式挖坑机、栽植机、果树旋肥坑机和拖拉机悬挂的起垄机、挖坑机、苗圃播种机、插条机、掘苗机得到了应用。背负式动力喷雾机代替了人力喷雾器和水平高压喷雾器。推广了风送喷雾打药机和管道喷药。广泛应用了飞播造林、种草和防治病虫害。1960年12月17日,北京郊区首次在密云水库进行飞播造林。1981—1990年10年间,飞播作业1 878次架次,造林13万公顷。
3.植物保护机械。北京郊区植保机械在50年代,以推广手动药械为主。使用的机型有单管式喷雾器、压缩式喷雾器、手摇喷粉器、水平高压喷雾器和背负式喷雾器。1958年手动喷雾器发展到15 744台,手摇喷粉器发展到1 629台。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怀柔县农机厂生产的东方红-18型背负式1.176千瓦机动喷雾喷粉机在郊区推广,这是一种高效率、多用途的植保机械,不仅可以喷雾、喷粉,还可以进行化学除草、喷施颗粒农药、肥料以及撒播草籽等作业。70年代,在推广以拖拉机为动力的牵引式喷雾机和悬挂式喷雾机的同时,还先后研制出与手扶拖拉机和2.94~4.41千瓦拖拉机配套的适用于菜田和果园的植保机械,其中有通县农机研究所研制的350型和650型喷雾机,海淀区农机研究所研制的3w-4型喷雾机,中国农机研究院和市农业机械研究所研制的果园风送喷雾机等。80年代以来,北京郊区植保机械发展迅速,到1995年大型牵引喷雾机达到786台,小型牵引喷雾机达到397部。机动喷雾机10414台,机械植保作业面积达到40.47万公顷。
4.农田基本建设机械和排灌机械。北京农田基本建设机具主要有推土机、平地器、翻斗拖车,开沟犁、拖拉机等。重点研制了一批为大中型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配套的农田基建机械,包括推土铲、刮土铲、液压式平地机、铲运机、装载机、翻斗拖车、开沟犁。90年代以来,北京农田基本建设,已从人、畜、机相结合阶段转入了机械施工为主的新阶段。1995年投入农田水利的机械22.8万台班,机械完成土石方量36 352万立方米,已占全市总土方量的70%以上。
排灌机械(略,见本章第三节中“农田灌溉”)。
5.畜牧业机械。这里主要包括养猪机械、养鸡机械、养鸭机械、奶牛场机械和饲料加工机械的应用。1995年畜牧机械总量已达到6 466混合台,为1990年的155.7%。
(1)养猪机械。50年代末、60年代初,制订了实现饲料加工机械化、运输车子化、给水自流化和喂养机械化的养猪“四化”的目标,开展了以工具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养猪机械化运动。1961年4 195个场中有631个实现了饲料加工机械化,240个实现了运输车子化,144个实现了喂食食堂化。1966年推广无塔式水泵,解决猪舍供水问题。70年代中期,开始在郊区进行半机械化、机械化养猪探索,到1979年底建成半机械化的母猪舍2 113栋,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可养母猪8.8万头;肥猪舍982栋,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可养肥猪53.1万头。在发展半机械化养猪的同时,1975年北京市委要求加快万头猪场的建设,并提出了基本实现畜牧业机械化的标准,即:猪场精、粗饲料机械加工达到100%,青饲料加工机械化达到70%,给料实现机械化,供水自流化达到70%,粪便清理、运输达到机械化、半机械化。为此市畜牧业主管部门、市区县农机科研单位和农机工厂,积极研制开发养猪的机械设备,从1976年至1993年,先后研制生产猪用饮水器、手推饲料车、猪用螺旋簧喂料机、自动喂料设备、清粪机和半机械化养猪成套设备、工厂化养猪成套设备(包括猪栏、食槽、饮水、饲喂、采暖、喷药冲冼、称重、仔猪保暖、清粪等设备和小型屠宰成套设备)等。1995年郊区机械化、半机械化的规模猪场达到150多个,其机械化水平均达到了北京市委制定的畜牧业机械化标准。
(2)养鸡机械。70年代中期,开始推行半机械化和机械化养鸡。1976年顺义城关进行了半机械化产蛋鸡试点。1977—1979年,市有关部门分两期下达建设半机械化鸡场的任务,到1979年建成半机械化蛋鸡舍181栋,雏鸡舍170栋,可养产蛋鸡33万只,雏鸡育成鸡34.1万只。70年代中期,一批现代化养鸡场相继兴建。北京郊区第一个现代化养鸡场红星鸡场于1975年9月动工兴建,常年饲养蛋鸡20万只,饲养工艺采用全封闭式鸡舍,三阶段饲养、使用国产设备,于1976年9月试生产。1976—1993期间先后研制生产阶梯式、半阶梯式鸡笼架、万蛋孵化器、电热育雏机、鸡用饲料行车、料塔运输机、鸡场通风设备、半机械化鸡场成套设备、平养鸡喂料成套设备、工厂化养鸡工程配套设备等共31.3万台(组) (详见表2-4-1),对推动机械化养鸡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鸡场从喂料、饮水、收蛋到光照通风、清粪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屠宰自动化生产线是1984年从匈牙利引进的,这套设备在当时是国内和亚洲最大的肉鸡加工生产线,自动化程度很高。年加工肉鸡1 000万只,每小时加工净膛鸡4500只。经过攻关,使易损件全部实现了国产化。
(3)养鸭机械。60年代中期,北京鸭生产已部分采用机械,填鸭管理由篓育改为圈养。70年代孵化幼雏由火炕改为机械孵化,不但缩短了时间,而且出雏率高达98%,手工填喂改用填鸭机填喂。80年代工厂化养鸭开始发展起来。90年代工厂化养鸭厂生产全过程实现了机械化。
(4)奶牛场机械。奶牛场中劳动强度最大的是挤奶,也是用工最多的作业,约占牛场用工总量的60%,而且直接关系到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的质量。60年代开始推广由内蒙古引进的苏桶式电动挤奶机。但由于零件无法更换,逐步减少以至废弃。70年代中期,先后研制生产手推挤奶车,提桶式、低配管道式和高配管道式挤奶机,并从国外引进部分挤奶设备,满足了奶牛的需求。1995年郊区拥有机械挤奶器166套。与此同时,国营奶牛场饲料草加工、喂养、饮水、挤奶、清粪和鲜奶运输等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5)饲料加工机械。50年代使用手摇铡草机和人电两用铡草机,60年代起推广pcc-6型青饲切碎机、输送2型青饲料切碎机、输送3型圆盘式风送切碎机、万能粉碎机、转齿式饲料粉碎机、锤击式饲料粉碎机、饲料蒸煮机等,到1971年郊区铡草机保有量发展到7 328台,饲料粉碎机9775台,饲料青贮机481台,饲草、饲料加工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70年代到80年代,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农机工厂不断开发新型饲料加工机械,仅粉碎机的型号就有多种多样,并且开发出饲料加工成套设备。基本满足了饲料加工业发展的需要。

表2-4-1 农机工业系统生产畜禽饲养和饲料加工机械数量

 单位1986年1987年1988年1989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
一、畜禽饲养机械 41 82134 72858 27471 28337 92839 77021 96613 0215 4395 278
鸡 笼
育 雏 器
喂 料 机


40 926
569
119
33 750
838
100
57 037
851
182
70 191
666
304
37 510
221
25
38 970
441
135
21 719
61
37
12 856
70
2
5 320
10
5 231
10
孵 化 器
平养肉鸡设备

974012446
76
73
76
144
34
69
10
4577
16
37
清 粪 机    2346704816 
兔 笼110 80       

(续)
 单位1986年1987年1988年1989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
二、饲料加工机械 14 05818 18119 53220 52017 63916 38720 02912 42811 71614 028
饲料加工成套
其中: 大型
小型
饲料粉碎机
铡 草 机




396
13
383
12 891
620
430
17
413
16 317
1 224
798
9
789
17 108
1 451
816
18
798
18 587
960
539
13
526
15 610
1 346
835
11
824
14 019
1 362
1 013
16
997
18 287
500
766
15
751
10 937
475
1 052
6
1 046
10 464
1 313
24
1 289
12 506
青 贮 机
颗 粒 机

151144
66
146
29
133
24
90
54
92
73
87
142
70
180
200 
草 粉 机     6   209

6.渔业机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各项经济政策的落实和科学技术的推广,给池塘养鱼带来生机。1984年市农业机械鉴定推广站和顺义县主管部门在沙岭渔场进行了机械配套科学养鱼的综合性试验。通县农机研究所和昌平县农机研究所分别对高密度机械化养鱼和鱼塘增氧机进行研究试验获得成功,并获市级奖励。1995年,池溏养鱼基本实现了排灌、增氧、饲料加工和运输机械化,增氧机拥有量达到8462台,池塘挖掘机421台,其他渔业机械343台,机械增氧水面达到0.87万公顷。
网箱养鱼机械。从1985年开始,市拖拉机配件厂研制生产网箱养鱼机械成套设备,1986年投入批量生产。先后在北京密云水库和兄弟省市试验推广,共使用网箱养鱼和机械投饵105组,养鱼水面3.5公顷。密云水库用网箱养鱼和机械投饵平均公顷产高达90万公斤。机械与人工相比产量提高50%,饵料系数下降22%,机械投饵养鱼的利润是人工投饵养鱼的4倍。1987年市有关部门制订了网箱养鱼系列工程发展规划,要求积极发展网箱养鱼,安排好网箱设备的生产,建立鱼种体系和饲料体系,搞好技术服务。农机工厂从1986—1993年共制造网箱设备1 164组,投饵机1 300台,颗粒饲料压制机568台(详见表2-4-2),网箱养鱼水面由1985年的0.04公顷扩大到1990年的6公顷,产量由1.5万公斤增到384.9万公斤,平均公顷产达64.5万公斤。1995年渔业机械总量为8 887混合台。

表2-4-2 农机工业系统生产渔业机械数量


单位:台

 合 计增氧机网 箱投饵机颗粒机
19861 4191 34564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 438
2 018
1 442
1 256
1 373
522
1 239
1 368
1 202
1 300
600
500
250
250
50
66
29
24
54
73
1992
1993
1994
1995
2 910
1 900
11
18
2 018
1 720
11
18
 750142
180

7.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郊区米面加工主要靠人推碾子、驴拉磨;牲畜饲料靠人工铡刀铡碎、劳动强度很大。50年代后期,开始推广利用锅驼机、煤气机、柴油机和电动机带动的石碾、石磨进行米面加工,并用人、电两用的铡草机铡草。60年代发展了粮食加工机械、薯类加工机械以及其他农副产品加工的小型机械。到1970年,北京郊区粮食加工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作业。70年代米面加工机械由1965年3 445台增加到1980年的29477台,增长了7.5倍,饲料粉碎机由1 312台,发展到15 054台,增长10倍。1986—1993年农机科研生产部门开始研制农副产品加工的成套设备。主要有:大豆加工成套设备、面粉加工成套设备、机制腐皮机加工成套设备等,这个时期共制造各种农副产品加工设备15.2万套(表2-4-3),使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向新的领域扩大。1995年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拥有11 300混合部,比1990年增加157.9%,机械加工农副产品作业量达到339万吨。

表2-4-3 农机工业系统生产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数量

 单位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
合 计台套14 77423 81724 56223 70518 04715 45820 22611 93310 754382
碾米机 1 3101 0001 191      
面粉机
面粉机 组

1 859
24
1 635
62
3 445
26
1 391
5
1 5111 3161 551589283382
钢磨
钢磨头
大豆加工成套设备
腐皮加工成套设备



 498
880
18
685
177
9
20
201
305
1
105
418
1
50230100
118
  
饲料粉碎机
颗粒饲料机
薯类加工机械
谷物烘干设备
菜籽清选机




12 89116 317
66
70
141
20
17 108
29
30
33
18 587
24
15 610
54
14 019
73
18 287
142
10 937
180
10 464 
草绳机 2 8002 0002 000348 169  
种子加工成套设备        7 

8.农村运输机械。北京的农用运输机械主要有拖拉机拖车、农用汽车、奶罐车、油罐车等。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的运输工具主要靠半机械的运输工具,农用汽车拥有量很少,1955年国营农场有农用汽车3辆;1958年末北京郊区共有农用汽车117辆,主要分布在近郊区,大多数远郊县的农村社队没有农用汽车。50年代后期,手推车和胶轮大车有很大发展。60年代到70年代,增添了大量的手扶拖拉机牵引的挂车,使农村运输机械有了很大改观。1973年8月,成立了市整顿运输办公室,主要任务是将近郊马车调给远郊社队,用汽车代替马车、拖拉机进城运菜,到1976年已装备近郊重点菜区130型汽车600辆。1985年,全郊区农用汽车拥有量达到10063辆,成为北京农村的主要运输工具。80年代末,随着郊区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研制生产了奶罐车、鲜鱼运输车、油罐车、田间测试车。1995年底北京农村已拥有大中型拖拉机拖车5 787辆,小型拖拉机拖车35 608辆,农用载重车18 338辆、油罐车115辆(见表2-4-4、表2-4-5)。

表2-4-4 农机工业系统生产农业运输机械数量

 大中型拖车 (辆)小型拖车 (辆)畜力胶轮车 (辆)手推胶轮车 (万辆)农用运输车 (辆)
1986
1987
1988
3 047
1 658
2 034
5 569
8 615
6 939
824
207
9.9
12.4
7.5
 

(续)
 大中型拖车 (辆)小型拖车 (辆)畜力胶轮车 (辆)手推胶轮车 (万辆)农用运输车 (辆)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2 607
1 774
2 023
2 174
1 905
1 239
4 585
3 525
3 203
3 622
543
441
 8.2
8.5
9.3
5.1
 
1995888469  659

表2-4-5 郊区历年农业运输机具拥有量

年份手推胶轮车
(万辆)
胶轮大车
(辆)
大中型拖车
(辆)
小型拖车
(辆)
农用载重汽车
(辆)
农用运输车
(辆)
油罐车
(辆)
19583.716 384  117  
1965  480 464  
1970
1975
1980
26.98
45.43
50.93
48 249
49 579
48 998
1 078
2 493
5 037
1 629
15 514
24 479
496
1 550
4 581
  
1985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66.49
58.27
61.49
54 600
49 127
46 237
7 254
6 884
6 914
6 571
6 466
6 400
5 787
31 803
41 669
41 895
37 820
61 187
42 100
35 608
10 063
16 847
18 274
19 429
20 398
21 146
18 338
 19
48
47
63
93
195
115
☚ (一) 发展历程   (三) 农业机械化管理与服务体系 ☛
0000139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