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农产品与工业品的交换比价
(1)小麦 (50千克) 与食盐 (0.5千克)、白布(0.33米)、火柴 (盒) 和煤油 (0.5千克) 的交换比价。1950年分别为44.9、8.4、25.5、42.2和16.6,1978年分别为91.5、16.2、41.8、67.9和37.6, 1983年又分别提高到110.7、19.8、44.9、83.0和46.1。上述比价变动情况表明, 由于小麦收购价格提高速度大大快于同时期农村5种日用工业品零售价格的提高速度,农民同样用50千克小麦, 1983年交换的食盐比1978年多19.2 (0.5千克), 比1950年多65.8 (0.5千克), 分别增长21%和146.5%。同样, 用50千克小麦交换的白糖、白布、火柴和煤油, 1983年分别比1978年多3.6 (0.5千克)、3.1 (0.33米)、15.1 (盒)和8.5 (0.5千克), 比1950年分别多11.4 (0.5千克)、19.4 (0.33米)、40.8 (盒) 和29.5 (0.5千克)。
(2) 玉米 (50千克) 与食盐 (0.5千克)、白糖(0.5千克)、白布 (0.33米)、火柴 (盒)、煤油 (0.5千克) 的交换比价, 1950年分别为30.4、7.2、21.6、28.3和13.2, 1978年分别为63.5、11.3、29.0、47.1和26.1, 1983年分别升至76.7、13.7、31.1、57.4和31.9。这表明, 由于比价不断上升, 农民用50千克玉米交换工业品, 1983年比1978年, 食盐多13.2(0.5千克), 白糖多2.4 (0.5千克), 白布多2.1(0.33米), 火柴多10.3 (盒), 煤油多5.8 (0.5千克), 比1950年食盐多46.3 (0.5千克), 白糖多6.5(0.5千克), 白布多9.5 (0.33米), 火柴多29.1(盒), 煤油多18.7 (0.5千克)。
(3) 皮棉 (50千克) 与食盐 (0.5千克)、白糖(0.5千克)、白布 (0.33米)、火柴 (盒)、煤油 (0.5千克) 的交换比价, 1950年分别为525.0、115.6、298.2、376.9和122.1, 1978年分别为766.7、138.6、353.9、575.0和325.5, 1983年又分别提高到1 020.7、182.3、413.8、765.5和425.3。这表明, 由于皮棉交换5种日用工业品的比价不断大幅提高, 同样用50千克皮棉, 农民换回的工业品1983年比1978年食盐多33.1%, 白糖增加31.5%, 白布增长16.9%, 火柴增33.1%, 煤油多30.7%。同1950年比, 食盐增加94.4%, 白糖多57.7%, 白布增38.8%, 火柴多103.1%, 煤油增加248.3%。
(4)生猪 (50千克) 与食盐 (0.5千克)、白糖(0.5千克)、白布 (0.33米)、火柴 (盒)、煤油 (0.5千克) 的交换比价, 1950年分别为168.6、29.5、87.7、154.1 和22.6, 1978年分别为 321.8、57.6、147.1、239.1和132.5, 1983年又分别提高到413.9、73.9、171.4、310.5和172.5。由于交换比价的连续上升,农民用50千克生猪交换回来的工业品, 1983年同1978年比, 食盐增加28.6%, 白糖多28.3%, 白布增长16.5%, 火柴多29.9%, 煤油则增加30.2%,同1950年比增幅更大, 食盐多145.5%, 白糖增加150.5%, 白布增加95.4%, 火柴增101.5%, 煤油多出达6.63倍。
1983年以后, 特别是90年代以来, 陕西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继续提高, 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稳中有降, 随着绝大多数工农业商品价格放开, 市场机制形成商品价格的范围逐步扩大, 农产品与工业品的交换比价仍趋向稳步提高, 历史上形成的工农业商品交换比价剪刀差有所缩小 (具体数据因1983年以后资料短缺而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