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 主要特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 主要特征

(二) 主要特征

上海的温、光、水资源丰富,农业气候条件较为优越。但气候的年际变化较大, 灾害性天气较多。春季有低温和连阴雨, 夏季有雨涝和高温伏旱并有台风侵袭, 秋季有低温和持续秋雨, 冬季有寒潮影响。因此, 对农业生产来说, 也有可能遇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气象灾害。
1.农业气候资源丰富, 作物气候生产潜力较大。(1)气候温和, 作物生长季节较长。上海冬季-5℃以下的严寒天气年均为5.3天, 夏季35℃以上的高温天气年均为12.5天。夏季酷热和冬季寒冷的程度要比同纬度内陆地区轻。作物生长季节较长, 常年终霜在3月底至4月初, 初霜在11月15日前后,平均无霜期有238天。日平均气温大于10℃以上喜温作物生长期, 平均始于4月2日, 止于11月 19日,持续231天, 与无霜期接近。近80%年份热量丰裕。进入90年代以来, 由于气候变暖, 秋季降温迟, 日平均气温大于10℃以上生长期达240天以上, 相当于中亚热带的热量条件。
(2)雨水丰沛, 与主要作物生理需求相吻合。上海年降水稳定性比同纬度内陆地区要好。其中大于1 300毫米的丰水年占24%, 最多年可达1 768毫米(1999年); 57%的年份降水量适中, 在980~1 300毫米之间; 19%年份的降水量在980毫米以下, 最少年雨量709毫米 (1892年)。雨水的分配, 与主要作物的生长需水要求基本一致。自春播起降水增多, 5~9月正当喜温作物生长盛期需水最多季节, 各月平均降水量都超过100毫米, 期间总降水量占年降水量61.9%, 是水分资源充沛时期。10月起雨水显著减少, 秋高气爽, 有利秋熟作物成熟与秋收秋种。11月~次年5月降水量占年雨量38.1%, 与夏熟作物生长期需求相吻合。
(3)光资源较为充足。上海是长江流域日照最多的地区之一。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 922.3小时。4~10月喜光喜温作物生长期, 每天平均有5小时光照, 尤其7、8月, 喜温喜光作物生长盛期, 光照充足, 平均每日有7~8小时以上。
(4)光温协调, 雨热同季。上海日平均气温稳定≥10℃作物生长期间, 集中了全年98.4%的热量资源、78.8%的降水和70.6%的光照。上海各月光照与温度、降水与温度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8 564和0.8 451,光照与降水的相关系数也达0.6 083。这种光温协调、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为上海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具有较高气候增产潜力。
(5)风能利用潜力较大。上海风能资源亦较为丰富,特别是崇明岛东端风能最大,开发利用风能潜力有较大优势。崇明岛的中、西部及沿江沿海、岛屿,亦为风能高值区。
2.气候年际波动较大,灾害性天气较多。因各年季风强弱和进退早晚的差异,上海气候要素的年际变化幅度较大,高温和低温、多雨和少雨年交替出现,而且气候的不稳定变化常发生在相邻的年份之间,且相差悬殊的情况较多。如1977年大涝,1978年大旱;1984年大旱,1985年大涝,年降水量分别相差736毫米、873毫米。又如10℃以上有效积温,高温的1978年多达2 850℃·日,低温的1976年仅为2 520℃·日,高低相差330℃·日。这种年际气候不稳定性变化也反映在季节上,如梅雨早的年份,可始于5月下旬,而迟的年份则要至7月上旬,早晚相差一个多月。梅雨多的年份,梅雨量可达815毫米(1999年),而个别年份也会出现没有梅雨的“空梅”,如1958年、1965年。
对上海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主要是旱涝、台风、暴雨、低温、高温等。
春季:正值春播作物育苗和夏熟作物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主要怕春寒晚霜及春涝。上海由于受海洋影响,春温回升慢,晚霜冻与倒春寒出现机率较高。3月第1~5候各候晚霜频率均高达80%以上。3月下旬~5月上旬,持续3候气温比常年低1~3℃的倒春寒天气,平均出现频率为44.3%,且出现时还常伴有阴雨,是春播期主要不利天气,对蔬菜春播和夏熟作物生殖生长的不利影响较大。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倒春寒”天气减少,平均出现频率为25%。春涝主要发生在4、5月间,引起渍害,造成三麦、油菜根系早衰,病害流行。4~5月总雨量250毫米以上的春涝年,平均4.3年一遇。春末夏初,还有雷暴、冰雹等不稳定天气。
夏季:是灾害性天气最为频繁的季节,对农业生产影响也最大。初夏梅雨期多大雨暴雨,遇梅雨丰年,雨期长、雨区广,大雨、暴雨多,易造成洪涝灾害。6~7月,降水多于400毫米的夏涝,平均4年出现一次,90年代夏涝增多。盛夏至初秋又多台风,并带来大风、暴雨。盛夏季节,还常有高温伏旱。7、8月也是强雷暴发生最多的季节,6月下旬~9月上旬的雷暴日数占全年雷暴日数的65%~70%,强雷暴常带来局地性的大风、暴雨及冰雹、龙卷风等灾害。
秋季:北方冷空气不断增强南下,台风活动又较频繁,常有低温、连续秋雨和特大暴雨。9月上中旬是秋雨最多时期,通常会出现7天以上连阴雨。又因雨量大而集中,易引起秋涝。降水量超过350毫米的秋涝年,出现频率为27.4%。
冬季:寒潮是冬季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常带来大风、雨雪、严寒、冰冻等天气。寒潮大风瞬时风力可达8~10级,遇强寒潮时,气温最低可降到-8~-10℃,造成柑橘、蔬菜等严重冻害。
3.气候年景不同,农业产量多变。根据无涝(全年无春涝、夏涝、秋涝)及有涝(全年有春涝、夏涝、秋涝)年,结合考虑温度年型相应的粮食与蔬菜生产状况,发现无涝年麦子与晚稻70%的年份增产,特别是无涝的暖年晚稻没有减产年,温度正常的无涝年麦子亦无减产年。而涝年80%年份麦子减产,晚稻增产的年份亦少,仅为30%。从蔬菜生产看,在温度正常年景,无涝年冬、春、火秋三大播期各主要品种上市量均较高,而涝年则偏低。暖年无涝,以冬青菜为主的冬播品种亩产量高;春播番茄、冬瓜产量较高;秋播秋青菜、卷心菜产量亦高,但辣椒产量偏低、火青菜略低。遇冷年有涝,蔬菜三大播主要品种上市量均较低。
4.上海灾害性气候与“厄尔尼诺”事件有关。据1951年以来的上海气象资料与发生在这时期的“厄尔尼诺”事件关系的分析, “厄尔尼诺”年及次年,上海梅雨期暴雨、冰雹、大雾等出现机会增多。据统计,上海6~7月,暴雨日比其他年份多113%和75%,梅雨量超过350毫米的年份70%以上发生在“厄尔尼诺”年或次年;冰雹发生比其他年份多84%、30%;大雾多18%、10%。热带气旋、龙卷风发生次数虽不比其他年份多,但强度强,破坏力大。如1963年12号台风影响上海,仅两天时间,降雨量就达444毫米,相当于上海常年降雨量的1/3还多;又如,1986年7月11日的龙卷风造成南汇、奉贤、川沙等地25人死亡,168人重伤,386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达2600万元。

☚ (一) 气候概况   二、农业气候资源分布 ☛
0000928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