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死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死水

死水

抒情诗。闻一多著。发表于1926年4月15日《晨报·诗镌》第3期。“死水”暗喻旧中国黑暗社会。诗的第一节抒写诗人对死水的否定和绝望,第二至四节具体展示死水加速腐败的过程。诗人用一系列美丽的事物来比拟死水腐败时的种种丑态:铜绿成了“翡翠”,铁罐锈出了“桃花”,油腻织成一层“罗绮”,霉菌蒸出“云霞”,白沫如同“珍珠”。美丑对比,以美衬丑,更显其丑;这是对反动势力用种种美丽言词来掩饰其丑恶行径的尖锐讽刺。死水在加速腐败过程中,小珠们在笑声中互相吞并,但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尔虞我诈,各逞其奸,死水业已完全糜烂,而反动势力却以美丽的假象点缀黑暗,自欺欺人。最后诗人愤恨地说:“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鞭挞丑恶,正是对于美的渴求。全诗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并且注重用红黑等强烈对比色的语词构成画面。诗人主张新的格律诗必须具有绘画的美、音乐的美、建筑的美,《死水》就是这种理论的实践结晶。

☚ 扬鞭集   王娇 ☛
死水

死水

闻一多著。1928年1月上海新月书店初版。收《口供》、《死水》、《闻一多先生的书桌》等诗28首。

☚ 1928年   献给自然的女儿 ☛

死水

死水

闻一多作。初载于1926年4月15日北平《晨报副刊·诗镌》第3号。初收于1928年1月新月书店初版诗集《死水》。这首形式整饬的新格律诗,通篇采用象征的手法,寄寓了作者地火般迸发的爱国情感。诗作发表于“民国以来的最黑暗的一天”(鲁迅《无花的蔷薇之二》),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之后。诗中一沟绝望的“死水”的意象,象征着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旧中国。作者以美来描状丑恶“开垦”的世界,运用浓丽繁密而又具体的意象,展现死水的丑恶容貌和霉烂腐败的本质。诗的结尾写道:“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这是作者愤激的话。让丑恶来开垦就是让其速朽速亡,表达了对丑的事物深恶痛绝的感情。作者想象丰富,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暗示的手法,表现了丰富的现实内容,唤起读者的想象。作者是新格律诗理论的倡导者,主张新诗要有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这首20行的诗共5节,每节4行,每行有4个音尺,1个3字尺,3个2字尺,格律十分严谨。诗的语言浓缩凝炼,词藻绚丽,富有色彩感。全诗保持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于整齐中有变化,于变化中保持整齐。这首诗是新格律诗的成功范例,在诗歌艺术上有着鲜明的特色。

☚ 我是一条河   帷幔 ☛

《死水》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赏析】 这首诗是闻一多的代表作,写于1926年春。诗作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思想和对现实的认识。它既是诗人对旧中国的形象的描写,又是诗人当时对待黑暗现实的态度的真实写照。作者通过一种象征的手法,对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的黑暗现状作了尽情的鞭挞。诗人捕捉住“死水”的形象性含义和象征性意义,给读者提供了一幅死水的丑恶画面,由此使读者在感情上与诗人引起共鸣。作者写作这首诗时,正值“五卅”运动过去、“三·一八”运动沉寂、全国笼罩着一片沉闷的死气的时候,诗人在诗的开首就这样描写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这在感情上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人们感觉到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一种黑暗社会的现实。接下来,闻一多对死水作了十分细致的描述。但用了“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珍珠” 等词来形容这一沟绝望的死水,不可谓用词不美了。其实,这种以美丽的词汇来描绘的景象,让人们感到的却是异常的丑恶。这种写法加深了读者的认识,同时也鲜明地表达出了诗人的一种愤懑与嘲弄的情绪。死水,代表着沉寂;而沉寂总会使人联想到绝望。诗人描写这种死一样的沉寂运用了相当巧妙的手法:“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这是一种无声的描写。而除了这人间听不到的声音外,声音还是有的: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单调的蛙声,更增加了死水的沉寂之感。在诗的末尾,诗人这样写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诗人在这里流露出的是对旧中国的痛恨之情,他希望有一个光明的、美丽的中国诞生,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找不到出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造成了诗人的苦闷和愤激。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种爱之愈深、恨之愈切的感情。这正如朱自清所说: “这不是 ‘恶之花’ 的赞颂,而是索性让 ‘丑恶’ 早些 ‘恶贯满盈’,‘绝望’ 里才有希望。”纵观整首诗,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蕴含在其中的一种强烈的感情,这就是诗人的爱国之情。这种火一样的感情并不是从字面上就可以体会到的,而是深藏于诗所表达的感情深处。这首诗在技巧运用上也颇为成功,是一首有着民族特色的有格律的新诗。诗人对象征、比拟、反衬、形容等各种手法的运用,更增添了诗的魅力。

哲理诗《死水》原文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一九二五, 四

 《死水》是闻一多的名篇。它的开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更是令人难忘的绝唱。
 诚然,《死水》一诗直接描写的是某种生态环境。在诗人的笔下,死水的特点是一个“死”字,死到“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无可挽救,因而令人绝望。死水的污染情况是:破铜烂铁锈蚀其中,剩菜残羹油腻其上,处处滋生着霉菌、绿苔,时时有泛起的白沫、沉滓。在这样一种恶臭的环境中,只有危害人类的花蚊得意洋洋地飞舞和青蛙颂扬死水的刺耳歌唱。面对这种死水世界,诗人恨到了极点,于是给死水作出结论:“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于是由恨而生出一个极端的念头:“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然而,诗人写《死水》仅仅是为了恨那一沟死水吗?当然不是。诗人的挚友饶孟侃说, 《死水》这首诗是闻一多见北京西单二龙坑南端一死水沟有感而作。那么“感”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原来,诗人是以死水来象征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丑恶和腐败。
 既然诗人是以死水来象征当时社会的丑恶和腐败,这里就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第一,诗人为什么要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珍珠这些美好的事物来比喻铜铁的锈迹、剩菜残羹的油腻、腐烂食物生出的霉菌和白沫?第二,诗人为什么不正面号召人们去改造死水,却反而说“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这不是听之任之,会使死水更死、更丑、更难闻、更加有害于人们的生存吗?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的回答有两点:一是以揶揄的口吻达到讽刺的目的,增加诅咒的力量;二是可以激发读者的丰富联想。你想,在绝大多数人过着衣食难保的穷困生活时,哪些人才有剩菜残羹可倒?哪些人才有罗绮绸缎可穿?哪些人才有美酒可饮?哪些人才有珍珠翡翠用以装饰他们的豪华?大自然界的桃花、云霞虽美,饿汉与饱汉可会有同样的感受?那些饱食终日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难道不正是死水一般的黑暗社会里的渣滓吗?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认为, “让给丑恶来开垦”是反语,因为接下去的一句是:“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仔细品味一番,其中充满诗人的愤慨。在人类语言中,正话反说,常常能起到“激将”的作用。诗人之所以用反语结束全诗,正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深思,促人醒悟,从而激起人们对死水进行治理的愿望和行动。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死水得到根治呢?宋代朱熹写过一首题为《观书有感》的诗,说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集诗人与学者于一身的闻一多来说,既然以“死水”为自己的诗命题,不会不想到朱熹诗中所提到的“活水”。因此,要把“死水”变活,关键就在于找到引来“活水”的源头。不过诗人没明说,诗贵含蓄,他为所有关心祖国前途命运的人留下了一道研究的课题。

死水sì fèi

❶水,指钱;“死水”即指死钱。例:~怕的勺舀。
❍ 钱财不能搁成~,要变成活水用。
❷不流动的池水。今也比喻气氛不活跃生动。例:把个单位搞成了一潭~。
清忧患生《邻女语》二:“你一路上发的水还不彀么?”又:“‘发水’就是发财。”

死水

(反)活水

奔流、活水、流水、走水;静水、死水、止水

○奔流bēn liú

(名)奔腾的流水:溪中多巨石,多~,亦无路入|脚下是一片蓝色的~。

○活水huó shuǐ

(名)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不臭,臭水不活| 一溪~|街旁流着~。

○流水liú shuǐ

(名)流动的水:~潺潺|~不腐,户枢不蠹|~下湍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坐在船头,拂~,荡行舟|~轻拂水中的莲花。

○走水zǒu shuǐ

(名)流水:渠道中的~|~受污染轻些。

●静水jìng shuǐ

(名)不流动的水:不鉴于流波而鉴于~|~怕勺舀 |一潭~。

●死水sǐ shuǐ

(名)不流动的池水、湖水:~易腐|~一沟无涟漪。
*(名)常比喻缺少变化交流的东西:教堂里是一潭~。

●止水zhǐ shuǐ

(名)静止的水:鉴形之美恶必就于~|~无波|心如~。

活水←→死水huó shuǐ ← → sǐ shuǐ

活水:有源头并经常流动的水。
死水:不流动的湖水、池水等。
【例】 闽江的水是活水,而这里的水却是死水。

积水2

积水2

潦(停潦;渟潦) 洼水 停水
雨后的积水:霖潦 涔水 潦水
雨后地面的积水:涔水
多雨所积的水:浸潦
地面的积水:渍(排~) 地镜
地面上积存的雨水:沥水
地面流动的积水:流潦
路上的积水:
路上牛马蹄迹中的积水:涔蹄
因雨水过多而积在田地里的水:水潦
滞积而不流动的水:死水
聚积不流的水:潢污
静止的水:辍水 止水
成灾的积水:积涝 积潦
混浊的积水:
黑浊的积水:黑潦
烂泥积水:淖潦

另见:低地 聚集 水盛

☚ 各种雨水   水流 ☛

不变

不变

不易 不渝 不移 稳定 停滞(~不前) 静止 转转相因
不易变动:固定
保持原样,没有变动:原封原样
固定不变:定(一~) 凝固(思想~) 恒久 恒定 恒固
牢固不变:铁板一块
一点不变:如故 依然 依还 依旧 原旧 照旧 照样 照常 原样 原封 如常 如前
没有丝毫损坏或改变:文风不动
按照老规矩办事,没有丝毫改变:一仍旧贯
事物没有变化,情况仍跟过去一样:依然如故 依然如旧
经过长时间不变:经久(~耐用)
表示长期不变:常(常常;~青) 一贯
从过去到现在都不变:向(向来;一向) 素(素来) 从来 历来 自来 一贯 一直 一定 始终 压根儿
长期没什么变化的地方:死水
永远不变:铁定 永恒 万古不变 万世不易 万世不革 天长地久 百世不易
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永世,永恒:毕天
一经形成,永不改变:一成不变 一成不易
始终坚守,永不改变:金石不渝
以黄河为誓,像滔滔的黄河水一样,永不改变初衷:有如白水
经久不衰,永恒不变:日月经天
经久不衰,永久不变:经天行地
(没有变化:不变)

另见:保持 维持 坚持 固定 顽固︱变化

☚ 不变   始终不变 ☛

各种状况的水

各种状况的水

未煮过的水:生水 冷水
未煮开的水:盲汤
煮开的水:开水(白开水) 白汤 白水 茶水(~站) 开壶
初沸的水:蟹眼汤
沸滚的水:沸(沸水;沸汤) 汤(汤水;热汤;涫汤)
滚烫的沸水:百沸滚汤
中医指凉水和开水,或井水和河水合在一起的水:阴阳水
有一定温度的水:温水 温汤
清凉的水:凉水 寒水 寒浆
秋冬的水:阴泉
碧绿的水:碧(碧水;碧流;碧涟;碧漪)绿水 绿川 绿油
环形的绿水:碧环
盘旋的水:洑洄
不流动的水:死水 静流
滴下的水:沥溜
雪融化时的滴水:雪溜
向四旁浸润或流淌的水:余润
倒在地上的水:覆水(~难收) 反水
环流之水:还水
回旋或倒流之水:还流
边缘之水:余燎

☚ 各种用途的水   水珠 ☛
死水

《死水》sishui

现代诗集。作者闻一多。1928年出版。1925年,诗人怀着对祖国的深深眷念从美国归来。回国后他发现并没有一个“如花的祖国”存在,现实到处是军阀统治的黑暗和劳动人民的呻吟。于是,他把自己的爱国情感和对现实的愤怒一齐倾注在深沉而愤激的诗篇中。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这首题为《发现》的诗,标志诗人对现实失望之后内心的爱国感情更加扎实了。他的《祈祷》、《一句话》都表现了这种思想感情的变化。诗人在《死水》中对现实社会表示了彻底决绝的态度。他表示不能安于“尺方的墙内”的闲适和幸福,他在“静夜”里听到看到的是“四邻的呻吟”、“孤儿寡妇颤抖的身影”、“战壕里的痉挛”以及各种“生活惨剧”(《静夜》)。正是在这种关注现实和严于内心自我解剖的思想基础上,闻一多写出了《荒村》、《天安门》、《罪过》这样一些谴责反动军阀和同情劳动人民的诗篇。《死水》是继《女神》之后在新文学上发生过较大影响的一本诗集。
与《红烛》相比,《死水》在艺术表现上更进了一步。《死水》中的诗歌含蓄凝练,结构严谨,技巧娴熟,风韵独特,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充分体现了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主张,其中《死水》一首是闻一多追求新格律的最满意的尝试。

☚ 红烛   寄小读者 ☛

死水

诗集。闻一多著。1928年出版。大都是对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揭露和诅咒。描绘了军阀统治下人民的苦难,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语言凝练,格律谨严。

死水

《死水》

现代诗歌集。闻一多著。1928年1月新月书店初版。共收诗28首。其中重要的诗篇有:抒写面对黑暗现实而产生失望与悲愤情绪的《死水》、《发现》;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表现出深沉关切的《静夜》,热烈歌颂理想的中国的《一句话》,描绘军阀统治下人民苦难生活的《荒村》、《天安门》,斥责帝国主义的种族歧视和同情劳动人民的《洗衣歌》。与《红烛》相比,这部诗集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想更为强烈,内容也更加充实。作品结构谨严、形式整齐、比喻繁丽、音节和谐、语言凝练,是诗人倡导的“三美”理论(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的成功实践,开创了一代诗风。

☚ 徬徨   倪焕之 ☛

死水sǐ shuǐ

不流动的水。《卫生易简方·瘰疬》:“于厕坑内浸一月取出,于长流水中再浸一月,切不可用死水浸。”

死水

(~儿)〈名〉比喻数量有限而又不会再增加的钱财。
《金》七九: 你爹没了,你娘儿们是~儿了,家中凡事,要你仔细。
《醒》七一: 童七做熟了这行生意,没的改行,坐食咂本,眼看得要把~舀干。
<方>今北方话有此语。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