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唐玄宗置太公庙开元十九年(731)三月,唐玄宗初令两京诸州各置太公庙,以张良配享,选古名将,以备十哲,致祭如孔子礼。胡三省注曰: “祠武成庙自此始。”所说 “太公”,是指西周的姜太公。所谓“十哲”,即张良及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太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 文尊孔子,发生较早。孟轲说过“自生人以来一人而已”的话,汉高祖曾祀孔子,汉武帝独尊儒术,司马迁写了《孔子世家》,于是孔子的地位就显要起来了,后来历代祀孔,以为 “文圣”。地位之高,无与伦比。这是与中国自汉代以来尊崇正宗儒学相一致的,尊孔即崇儒,崇儒必尊孔。 唐玄宗令置太公庙,抬出 “武圣”,实际上是想要文、武并重。这是不大符合传统思想的。中国人向来重文轻武,尽管立国不可缺乏武力,武人往往横行一时,但社会上依然尚文崇儒,讲求礼治,讲究精神文明,而厌恶武力镇压,厌恶炫耀军事。贞元四年(788),李纾对唐玄宗所为提出异议,反映出人们的思想。他说: “文宣(孔子)垂训,百代宗师。五常三纲,非其训不明;有国有家,非其制不立。……其太公(姜子牙)述作,止于 《六韬》(按:此为后人依托),勋业形于一代,岂可拟其盛德,均其殊礼哉?”(《通典》卷五十三《礼典》十三)这种看法,代表了正统思想,故自唐代以降,文武尚难并提,“武圣”地位远比不上 “文圣”,孔子地位不可扳倒,而武圣地位摇摇欲坠;清代人以关羽为武圣,更难与孔子匹敌。 司马光说,“经纬天地之谓文,戡定祸乱之谓武”。古代圣人,皆兼文武,反对“孔子专文而太公专武”之说。以“先圣先师”之礼祀孔子,就是因孔子最为突出,太公不可与其伦比。他说: 历来讲求“先礼义而后勇力”,有勇而无义者“为乱”、“为盗”。“以勇力相胜,诈力相高”,是不能列于圣贤之门而谓之“武”的。这个说法,反映了中国的传统观点,也反映了北宋时代重文轻武的时代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