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唐玄宗始倡节俭开元二年(714),唐玄宗即位之初,以风俗奢靡,命令后妃、大臣的乘舆服御的豪华装饰都要禁毁,从己做起,违者痛打。玄宗在位时期,正是唐朝由盛转衰之际。盛衰之转,存在诸多因素,而因素之一即统治阶级上层的淫侈腐败,唐玄宗则是个典型的代表。 司马光对此极为注意。他指出: “明皇 (即玄宗)之始欲为治,能自刻厉节约如此,晚年犹以奢败。”这个史例,抓得是很典型的,但论者未作具体分析,如未曾研究一下明皇何以会有先后的转变。他提出了警告:“甚哉奢靡之易以溺人也!”这是千古警句,万年训示。圣贤英雄,野夫俗子,都可以从此取得一点如何生活的启示。所引 《诗经·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诗句,意思是说人们为善要有始有终,因而人生幸福也有始有终。司马光告戒人们要“慎”,就是为善应当贯彻始终。 与司马光同时代的欧阳修,于《新唐书·玄宗纪·赞》早发表了类似于 “臣光曰”的评论。他说:“方其(指唐玄宗)励精政事,开元之际,几致太平,何其盛也。及侈心一动,穷天下之欲,不足为其乐,而溺其所甚爱,忘其所以戒,至于窜身失国而不悔。考其始终之异,习性之相远也,至于如此。可不慎哉!可不慎哉!”他是用性相近、习相远的理论,来作分析,并启示人们注意习性而谨慎处之的。 司马光与欧阳修一样,都注意到了唐玄宗的先俭后侈问题,并都对此发论,且用意也很相近,然为何司马光不引欧阳修之论呢?大概是由于欧阳修之论主要思想不突出,观点也不大鲜明之故吧。 历史的经验教训,往往是人所皆知而又不引以为戒的。如古人对功成名就、或创业有绩者,早有戒骄戒奢戒惰的名训,而局中人往往明知故犯,昏昏然志得意满,逐渐懈怠骄奢荒淫,以至其人与事业两败皆空。正因如此,欧阳修、司马光等的评语,至今仍不失为警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