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孟尝君用谏司马光记述孟尝君纳公孙戌之谏一事之后,发了此论。此事采于 《战国策·齐策三》。司马迁未采之记入《史记》,而司马光采来记入《通鉴》,说明两司马的匠心有些不同。 《通鉴》里面记有很多臣民直谏、为君纳谏之事,还有一些论直谏与纳谏之道。说明司马光对于君臣关系,强调一种坦诚为公之道,自然就不赞成互相欺诈之风。 这里所载,公孙戌怀私念而直谏,孟尝君不计较其私念而采其良谏,并进而在门版上写了这样的话:“有能扬文(按:孟尝君姓田,名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这正是司马光肯定孟尝君“能用谏”的关键。所以他借此发论:“苟其言之善也,虽怀诈谖之心,犹将用之,况尽忠无私以事其上乎!”意思是,只要人家谏言是善的,可以采用而不必计其私心;而对于尽忠无私之谏(即使刺到君主痛处),也当如获至宝。司马光曾当过谏官,这是他的经验和体会之谈,有心之论。 司马光痛斥孟尝君养士,而肯定其用谏,说明他对待历史人物有实事求是之意,而不凭好恶任意轩轾。这是一种优良的学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