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唐玄宗、姚崇迷信符命开元二年(714)八月,有个小官献上武则天所制的《豫州鼎铭》,铭文末云:“上玄(天)降鉴,方建隆基。”因“隆基”二字与玄宗之名一样,而其上又有“上天降鉴”等话题,于是神乎其事,说这是玄宗“受命之符”。宰相姚崇乘机凑趣,上表向玄宗祝贺,并请求宣示史官、颁告中外,即存于史馆,大事宣传,准备载入史册。 武则天制《豫州鼎铭》事,《旧唐书》、《通典》等都有所记载,《旧唐书·礼仪志》记载:“开元二年八月,太子宾客薛谦光献《九鼎铭》,其《蔡(豫)州鼎铭》天后(武则天)所御撰,曰: ‘羲皇首出,轩昊膺期,唐虞继踵,汤禹乘时。天地光宅,域中雍熙,上天降鉴,方建隆基。’紫微令姚崇曰: ‘圣人启运,休兆必彰,请宣付史馆。’从之。”可见确有其事,姚崇参与和倡导制造迷信,玄宗是首肯了的。 司马光对此发论。他先说的大意是,日食是天文现象,验与不验,是负责天文观测的太史之责;而君臣不理解自然现象而加以附会迷信,是“诬天”行为。接着就讲正题,说:采得“偶然之文”(指二十年前武则天所写“隆基”二字),就以为“符命”,神乎其事,这是小臣之“谄”,那种人吹吹拍拍,希求提拔重用;而宰相竟然相信,趋附凑趣,弄假成真,这是“侮其君”,不管是有意无意,被迫无奈,抑或有意做作,都是不老实的欺君行为;玄宗竟然也信了,玄乎得意,有意形成神话。司马光对这种事,感到哭笑不得,慨乎言之:“以明皇之明,姚崇之贤,犹不免于是,岂不惜哉!”司马光不信符命、天命,还往往戳穿之,批判之,显示出其思想的进步性。 在古代,由于科学的极不发达,人们自然知识浅薄,也由于少数统治者有意造神,迷信较盛,也有市场。到现代,科学发达了,人们普遍具有科学知识了,于是破除迷信,旧迷信市场大大缩小了;然而却有了一些新迷信,五光十色,异彩纷呈,使人目不暇接,这主要是一些新主宰者、企图充当天下主宰者、抬轿子者所制造的,如有有心人专事研究,加以总结,必有收获,必对人们有所教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