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昆虫病原线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昆虫病原线虫entomogenous nematodes

线虫动物门、线虫纲寄生于昆虫体内而致病的种类。已知千余种,主要分属5个总科:尖尾总科、滑刃总科、垫刃总科、小杆总科和索线虫总科;它们能自然控制昆虫的种群数量,可用以防治害虫。
形态特征 线虫身体细长,横切面呈圆形,不分节。具原体腔,内充满体液,使虫体形成一定的形状。消化道由口孔、食道(包括体部、峡部和食道球)、肠和肛门构成;雌虫肛门单独开口,雄虫后肠与射精管相连成泄殖腔,开口于身体后部。线虫无循环系统,也无特殊的呼吸器官。大多数为雌雄异体,雌性生殖系统包括一或两个管状卵巢,一或两个子宫,其末端通向接近于体躯中部腹面的阴门;雄性生殖系统包括一或两个管状精巢,通输精管,后接泄殖腔,末端通常有两个交合刺和一个引带,异小杆线虫科等尚具交合伞构造。排泄孔开口于体躯前部。神经系统有一个围绕食道的神经环,几个联系的神经节,和一些自神经环向前后延伸的纵神经。线虫感觉器官不发达。无变态发生。
寄生习性 各类有所不同,分述如下:❶尖尾总科线虫在直翅目、鞘翅目和一些鳞翅目昆虫消化道中发育和生殖,卵随昆虫粪便排出,昆虫肠壁病痕可在组织切片中检查到。
❷滑刃总科线虫主要是受孕的雌线虫通过昆虫肠道侵入血腔,再进入生殖腺,产卵于昆虫的卵母细胞,影响昆虫的繁殖。
❸垫刃总科线虫由受孕雌线虫侵入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等昆虫体内,在血腔中产卵并孵化为幼虫。寄主昆虫生殖腺组织常为幼虫发育的场所,使寄主不育。幼虫离开寄主后发育成熟。
❹小杆总科线虫与细菌共生,共生菌位于线虫的侵染期幼虫(3龄带鞘幼虫)的肠腔心室中,当线虫侵入寄主后,共生菌经线虫肛门排在寄主昆虫血腔内,引起昆虫败血病而在短期内致死。这些线虫或产卵于体外,或其受精卵在母体卵巢内发育,幼虫孵化后以母体及其共生菌为食,幼虫继续在死虫体内发育成熟和繁殖,直至死虫体充满线虫,因有共生菌而不致腐臭,从死虫体出来的侵染期幼虫又可寻找新的寄主。如遇不良环境,则在鞘内暂停发育而存活较长时期。
❺索线虫总科的入侵型幼虫,通过自然孔道或直接穿过表皮进入寄主体内,生长发育至成熟前期而脱离寄主入土,寄主随即死亡,线虫的最后一次蜕皮、成虫交配和产卵都在寄主体外进行。


苹果蠹蛾线
虫侵染期幼虫
(仿G.D.Poinar Jr.)


研究利用 研究和用于防治害虫最早和最多的昆虫病原线虫是索线虫总科的索线虫科,以及小杆总科的斯氏线虫科(原称新线虫科)和异小杆线虫科。
索线虫科的种类常见于蚊幼虫、蝗虫、甲虫和飞虱等体内。美国、加拿大、苏联等国用致乏库蚊为大量繁殖寄主,尚难大面积应用。中国湖北、广东等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用两索线虫属和六索线虫属防治稻飞虱和粘虫的研究。
斯氏线虫科和异小杆线虫科从50年代末以来,一直是研究重点。其优点是: 寄生效果好、杀死寄主较快、寄主范围广、使用安全,而且人工大量繁殖技术已经解决,被人认为是比索线虫更有前途的生物防治类群。早在1930年,美国新泽西州的两个农场就曾试用斯氏线虫科的格氏线虫以防治日本金龟甲获得成功。美国达特奇(S.R.Dutky,) 于1954年从苹果蠹蛾上分离到一种苹果蠹蛾线虫(见图),已以商品名“DD-136”在全世界推广使用。它的寄主已知近250种,包括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翅目、直翅目和半翅目。苏联用DD-136 防治土壤中的马铃薯甲虫。中国从1978年起陆续从捷克斯洛伐克、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引进多种斯氏线虫(包括DD-136)和异小杆线虫及其品系,在北京、广东、湖北等省市做室内外试验,防治桃小食心虫、棉红铃虫、菜青虫、茶尺蠖、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大螟、甘蔗条螟、甘蔗黄螟、甘蔗二点螟、粘虫、玉米螟、蔗金龟、黑翅土白蚁等,均有良好效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5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