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起步阶段(1951—1957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起步阶段(1951—1957年)

(一)起步阶段(1951—1957年)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际上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企图切断中国急需的橡胶等战略物资的来源,而国内橡胶年产量不到200吨,远远不能满足需要。面对这种严峻形势,中共中央作出了建设华南橡胶生产基地的战略决策。根据这一战略决策,政务院于1951年8月31日召开的第100次政务会议作出了《关于扩大培植橡胶树的决定》,其中要求5年内在云南发展橡胶13.33万公顷。为落实这一任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云南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云南农垦事业的起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建立机构。根据政务院《决定》的精神,1951年9月在省农林厅林业局成立了林垦处,并在滇东南金平(勐拉)、滇南普洱(车里)分设了两个林垦工作站,在滇西保山设立林业办公室(下设林场)。根据省里请求,中央先后由河北调来干部32人,西南局从四川调来一批技术人员到林垦处所属站、室、场工作。
2.开展资源调查。机构建立后,当年10月份就组成了以著名植物学家秦仁昌、蔡希陶及冯国楣为首的三个调查队,分赴滇西、滇东南和滇南地区进行产胶植物资源调查。调查队在当时社会治安尚不稳定、交通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历尽艰辛,在草莽丛林中不仅找到了大叶鹿角藤、赛格多等多种野生产胶植物,而且对德宏土司刀安仁1906年引种于盈江县新城凤凰山仅存的两株巴西橡胶大树和华侨钱仿周等人1948年引种在西双版纳橄榄坝残存的80多株巴西橡胶幼树进行了调查。同时各站、场进行野生产胶植物的育苗和采胶试验。保山站还派人从缅甸八莫、仰光引进巴西橡胶树种子进行育苗,在引种过程中受到土匪袭击,还有的同志付出了生命。1953年1月西南局又派了一批干部到云南筹建云南垦殖局,同时在林业部的支持下,组织了有林业部、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中央军委气象局、西南农学院、南京农学院等单位专家及5位前苏联专家参加的中苏专家调查队,分赴蒙自(金平、河口)、普洱(西双版纳)、保山(德宏)地区进行橡胶宜林地调查,取得了较全面的综合调查资料。2月,云南垦殖局成立,直属中央人民政府林业部,下设蒙自、保山两个垦殖分局,在普洱设分局筹备处以及河口、勐拉垦殖所,并筹建了13个林场,职工达3000余人。3月,中央又组织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东北森林测量队和西南有关高等院校教授、讲师、学生,由垦殖局和当地政府配以行政领导和卫生、会计人员共1 036人组成调查勘察队,到保山、蒙自、思茅三个地区进行宜胶资源调查勘察,7月结束,首次测出宜林地1.5万公顷。
3.调整机构,加强橡胶树引种试种。1953年8月,中央根据国际国内情况的变化,考虑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情况复杂,交通不便,困难较多,云南南部自然条件虽可植胶,但生长产胶情况尚需作科学试验,决定对云南垦殖工作进行收缩,转入小规模试种。撤销云南垦殖局及所属机构,改设云南特种林试验指导所,归省林业厅领导,任务由林业部审核决定。下设河口、车里、潞西、莲山四个试验场和坝洒、橄榄坝两个试验分场,职工减为256人。主要任务是以橡胶为主,同时有重点地引进其他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进行试种观察试验。1954年4月,林业部特林司司长何康来云南检查橡胶试种工作,到德宏、西双版纳等地进行了考察,根据各试验场胶苗生长情况,认为云南南部自然条件优越,橡胶及其他热带作物生长良好,发展潜力大。9月根据林业部和省委指示,为了集中力量搞好橡胶热作的区域性试验研究,撤销了莲山试验场,原车里试验场改名为西双版纳试验场,潞西试验场改为德宏试验场,将撤销的场干部职工及特林所部分科技人员充实加强河口、西双版纳、德宏试验场及槟榔寨特种林场,加强了各场的试验研究工作。1955年3月,根据农业部热带作物司通知,特林所改为热带作物试验指导所,归省农业厅领导。各特林试验场改为热带作物试验场,槟榔寨特种林场改为河口第一垦殖场。除继续进行橡胶树的试种观察外,同时进行新建垦殖场的勘测规划设计,为进行生产性开发做准备。
4.布点建场,进行橡胶热作生产开发。在前几年资源调查和对橡胶树引种试种的基础上,从1956年开始正式布点建立垦殖场发展橡胶及咖啡等热带作物生产。1956年1月,中央从华南垦殖局调来570多名领导骨干、业务干部和部分生产工人,省热带作物试验指导所组建为省农业厅热带作物局。当年在河口的槟榔寨(原第一垦殖场)、洞坪、南溪、坝洒、蚂蟥堡,西双版纳的景洪、广龙和德宏的遮放,扩建、新建了8个垦殖场,发展橡胶、咖啡等热带作物。为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1956年在昆明成立了总体设计队和物资供应站,分别负责垦殖场的建设规划设计和搞好物资供应。原各试验场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生产发展提供技术指导。1957年3月,农垦部王震部长来云南视察后,将热作局改为省农垦局,实行农垦部和省委双重领导,投资、物资由农垦部直供。原垦殖场改为国营农场。同年又新建国营农场5个,接管军垦农场和地方农场13个,职工达到9 930人,在国营农场内部建立计划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定额管理、责任管理等五项制度,实行企业化管理。当年定植橡胶苗733.3公顷,两年累计达到1 033.3公顷。还种植了咖啡、金鸡纳等经济作物。

☚ 一、发展历程   (二)第一次“大发展”与调整阶段(1958—1966年) ☛
0000049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