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资源分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资源分布

(一)资源分布

1.水面资源组成及分布。四川省总水域面积95万公顷,占全国淡水总面积的5.7%,占全省幅员面积的1.66%,相当于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5%。其中,可供养殖的水面有61.3万公顷,占总水域面积的64%。另外,还有300万公顷以上的水田(其中冬水田100万公顷以上),也是可以开发的养殖水面。
水面资源在省内分布不均。由于西部是山地、高原地区,气候寒冷,水体积温低,物质转化速度缓慢,水、陆生物在种类和数量方面都较东部少;东部盆地气候温和,水体积温高,物质转化速度较快,水陆生生物种类繁多,生物量大。无论养殖水面,还是水产品的种类、数量,东部都大大优于西部地区。全省养殖水面,主要分布在盆中丘陵地区,已开发的水面占可养殖总水面的65.5%。由于受到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加上经济、科技、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原因,各地对养殖水面的开发程度有很大差异,水产生产能力不等。
(1)河流。四川省境内有1 300多条大小河流,流经120多个县市,总水面34万公顷,占全省水域总面积的35.6%。与渔业有关的水域,大多集中在东部盆地,自古以来就是渔民从事捕捞生产的重要场所。
(2)湖泊。四川省有天然湖泊水面1.45万公顷,占全省水域总面积的1.5%。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地区,其中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49个,面积5 000公顷。目前仅邛海的水产业发展较好; 其它湖泊因资源受到过度损害,生产能力较弱; 相当多的高山湖泊至今还没有进行水产开发。此外,还有26.6万公顷的沼泽水面,也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3) 库塘。四川省水库的可养殖水面达7.67万公顷,其中小型水库面积占60%以上,利于人工养殖。目前,水库开发利用率占89.5%,为各类水域之冠。水库养殖,大部分集中在盆中丘陵地区和盆东平行岭谷区。另外,还有塘堰水面17.3万公顷,占全省水域总面积的18.2%,广泛分布于农耕区域,有人工养殖的良好条件。
(4) 水田。四川省有蓄水时间长和深度大的冬、囤水田120万公顷,其开发利用尚有很大潜力。
2. 鱼类资源及分布。四川鱼类区系组成极为复杂,但大多数鱼类仅分布于盆地内部,愈接近西部地区种类愈少。全省鱼类包括7个不同区系的复合体,共200种以上,分别隶属于8目、18科,占全国淡水鱼种类的27%,占长江水系鱼种类的2/3。其中,以鲤形目为最多,有178种,占四川鱼类种数的81%; 鲤科鱼类有141种,占四川鱼类种数的61%。其次是鳅科、科和平鳍鳅科。各大江河拥有鱼类的种数为: 金沙江72种,雅砻江37种,安宁河27种,大渡河104种,青衣江88种,岷江120种,沱江95种,涪江103种,嘉陵江146种,渠江92种,乌江121种,酉水38种,长江干流132种,黄河支流黑白二河12种。主要经济鱼类有70种,占全省鱼类种数的34%,其中东部盆地有50种以上。
四川珍稀鱼类和名贵鱼类有10多种,繁殖力强,生长迅速,个体较大,鱼肉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有些还是驰名中外的宝贵鱼类资源。主要有:
(1) 中华鲟。是一种只分布在北半球的古老鱼类,称为“活化石”。栖息于深水底层,回游千里不迷向,经1亿年不灭绝。其产卵场所在金沙江中下游及长江干流河湾处。鱼鳔和卵为肴膳珍品。由于数量不断减少,国家已列为重点保护的珍贵鱼类。
(2) 长江鲟。又名沙腊子。属中型经济鱼类。金沙江、长江干流、涪江、嘉陵江都有其踪迹。在江河渔业中,多作为捕捞对象; 随着水产科学的发展,又可成为大型水体的养殖对象。
(3) 白鲟。又名象鱼。是中国特有的大型珍稀鱼类,与长江鲟同为个体很大的水族,四川渔民有“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说法。也被列为保护鱼类。白鲟在长江干流和金沙江下游皆有分布。其肉和卵都可食用;鳔和脊索可以制胶。
(4) 长吻。又名江团。是长江中的名贵鱼类。分布在长江干流及各大支流中。其个体一般重1—4公斤,最大可达10公斤。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乐山江团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现已能人工繁殖和养殖。
(5) 圆口铜鱼。又名水密子、肥沱。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经济鱼类。主产于金沙江、岷江、嘉陵江中下游,为河流底栖动物,以小鱼卵为食。常见个体重0.5—1公斤,最大可达4公斤以上。肉味鲜美,含脂量多,经济价值与长吻不相上下,是江河捕捞的主要对象。
(6) 重口和齐口裂腹鱼。产于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沱江、嘉陵江等水系上游。是一种重要的冷水性经济鱼类。重口裂腹鱼,以动物性食料为主,一般个体重3—3.5公斤,最大可达10公斤以上。齐口裂腹鱼,以着生藻类及部分水昆虫为食, 一般个体重0.5—1公斤,最大4—5公斤。著名的四川雅鱼,即属其类,肉质肥美,富含脂肪,为人们所喜爱。此外,还有长条铜鱼,产于岷江、嘉陵江和长江干流; 东坡墨鱼,分布在岷江和金沙江中; 中华倒刺鲃,广泛分布于长江及各大支流中,是进行移养驯化的优良品种; 胭脂鱼,又名黄排,也是重要经济鱼类之一,其产卵场分布在金沙江、岷江、嘉陵江和长江干流上,个体很大; 其它的还有鳊鱼、鳡鱼、鳤鱼等。
经济鱼类,由于资源受到破坏,产量很少甚至濒于灭绝。其中有一部分是养殖类,主要有: 草鱼、花鲢、白鲢、鲤鱼、鲫鱼、鳊鱼。近几年,又引进了尼罗罗非鱼、白鲫和各类优良杂交鲤、胡子鲶鱼以及名贵珍品“美国加利福尼亚虹鳟”。这些经济鱼类的人工养殖,在适宜的技术和综合条件下,一般可获得亩产500公斤以上的高产,是今后四川省水产业的主要发展对象。
3. 经济水生生物资源
(1) 水生动物。四川的经济水生动物有爬行类、两栖类和软体动物。这些水生动物与其他动植物资源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四川动物区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主要的水生动物有:
❶大鲵。又名娃娃鱼。是列入国家保护的二类珍贵动物。四川过去的年产量约为50—100吨,现在已很少。其个体重一般为5公斤左右,最大的可达25公斤。

❷龟、鳖。盛产于绵阳、达县、南充、涪陵等地,资源丰富。但近年来由于滥捕及其他因素,数量已越来越少。

❸虾、蟹。四川的虾、蟹资源不多,产量甚微。近年来在邛海试养沼虾成功,年产量达35吨,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水产养殖品种。邛海还进行了中华绒螯蟹的试养,年产量达数万公斤,其经济价值很高。
此外,四川的蛙、水獭、水貂分布也较广泛。
(2) 水生植物。四川水生植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全省约有100种以上,生长在各类水域中,为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提供了食料及栖息、产卵场所。其中不少水生植物,有一定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有的是高产型饲料、绿肥; 有的可作工业原料。
四川水生植物大部分属于温带淡水性种类。在河流水系中,常见的有马来眼子菜、菹草、轮叶黑藻、狸藻等,河岸多生长芦苇。在大型水库、湖泊中,水生植物有40种以上,常见的有聚草、睡莲、苦草、莲草、黄丝草等。在水田里,常见的有紫背浮萍、槐叶萍、绿萍、矮慈菇等。其生态类型,可分为漂浮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四大类。其中可食用的有菱、莲、芡实、茭白(高笋)、荸荠、水芹菜、慈菇、水蕹菜等,这些植物在盆地普遍有栽培习惯。芦苇、菖蒲可作工业原料。莎草、白菖蒲、半边莲等,可供药用。水浮莲、凤眼莲、喜旱莲子草、满江红,通称为“三水 绿”,是重要的高产饲料与优质绿肥,为各地大量培植。菹草、苦草等,是养猪、养鱼的饲料和绿肥。

☚ 四、水产资源   (二)养殖、捕捞生产 ☛
0000452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3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