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起步阶段(1950—1957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起步阶段(1950—1957年)

(一)起步阶段(1950—1957年)

1950年5月,西北军政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合作管理局决定在青海设立合作事业机构,从陕西省抽调人员到西宁从事筹建工作。同年9月18日成立了青海省人民政府财经委合作办事处。下设社务股、业务股(附设供销货栈)。省合作办事处供销货栈,向银行贷款8.43万元,从西安购进各色细布、土布、茯茶、毛巾等日用品,10月11日开始营业。1950年11月1日,省合作办事处改组为青海省合作局。在此期间,各县先后建立了基层供销合作社,州、市、县建立了联合社。截止1950年底,全省共创建基层供销合作社15个,入股社员1 649人,股金1.8万元。1953年初省人民政府筹建青海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设有人事科、办公室、基层指导科、计财科、供销站、推销站和合作干部训练班。1954年6月21—26日,召开了全省供销合作社首届社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青海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到1954年底,全省基层供销合作社达到180个, 社员30.27万人, 股金86.3万元。
1954—1957年, 供销社把工作重点转向农村, 努力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 到1957年底, 全省供销社入股的社员发展到44.4万人, 从业人员增加到5000多人, 农村供销网点1 232个, 平均200户有1个商业网点, 从机构人员上奠定了供销社在农村流通领域的主力军地位。 这一时期, 供销社为支援农业生产, 服务农民生活, 促进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做了大量工作。 青海省土特产品丰富, 品种多、数量大, 但长期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各级供销合作社从扶植生产入手, 积极推行合同制, 本着以销定购, 以购定产的方针, 扩大农牧副土特产品收购。 因地制宜地扶持农牧民开展多种经营, 坚持 “面向生产、 面向区内”, “就地取材, 就地加工, 就地供应” 的经营方针, 组织中小农具的生产和供应。 1955年11月, 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在 《旧式农具经营意见的报告》 中规定, 由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经营处统一管理大型木制农具, 各县不足或根本无条件生产的, 由省社经营处统一调处、 调剂供应, 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负责全县的平衡调剂, 基层供销合作社对铁质和木制小农具, 与小手工业者直接挂钩生产, 形成以基层为主体的三级管理经营格局。 1956年末, 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召开生产资料专业会议确定, 1957年在全省推广和供应双轮双铧犁3 500架, 播种机140架, 收割机500台, 山地犁45 000部, 圆盘耙350台, 其他试验推广的新式农具1000多件; 生活资料供应实行送货下乡, 到农村、牧区去开展贸易, 方便广大牧民群众购买。 到1957年, 供销社的农副产品收购总值达2 470万元, 比1952年增长了13倍。 对农村牧区供应的生产资料总值1 000万元, 比1952年增长了51倍。促进了农村牧区的市场繁荣, 自身得到了发展。
1956年初, 在全国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推动下,全省农业区农村私营商业掀起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到1956年底, 在全省农业区农村私营经商的1 279人中, 有759人纳入各种合作组织, 374人被吸收为供销合作社职工, 基本上完成了对农村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有150多人因居住过于分散, 经营品种十分零星或仅从事季节性经营, 继续保存了他们的符合社会需要和便利群众买卖的分散经营。 在农村中形成了统一的社会主义商业市场。

☚ 一、农村牧区国合商业的形成与发展   (二)曲折徘徊阶段(1958—1977年) ☛
0002657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