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 起步阶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一) 起步阶段 (一) 起步阶段5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县人民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 开始了整治国土的工作。恢复时期的1950—1952年,以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前三年(1953—1955年),水土保持在全县初步开展。6年中零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共计29平方公里,平均每年约5平方公里。1956年农业合作化后,在贯彻“全面规划,综合开发,坡沟兼治,集中治理”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下, 全县开始了以保原固沟为主的集中治理工作。各地普遍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培地边,帮地堰,打地埂、堵壑沟和植树造林等活动,当年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3平方公里,相当于前6年治理总面积的2.5倍。在此基础上, 为了达到治—沟成—沟的目的,全县当年后季又开展了以支毛沟为主的治理,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破碎原区二郎沟支沟——李家沟作为重点试办。李家沟流域面积1.2平方公里,用几十天时间,在查清地形、地貌、水利、林业、副业等资源及水流大小和水土流失原因的同时, 制订了短期和长期的治理规划。在方法上基本贯彻了“自上而下,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分别在原、坡、沟设立了三道防线。即在原面修建地边埂,挖水簸箕、涝池,修建道路蓄水坑及沟头防护工程, 突出抓了梯田建设; 在沟壑内筑土、柳谷坊,小型土坝等。为保护工程设施,又在沟边、沟埂及沟底营造了防护林。由于施行了上述措施,基本改变了这个沟的自然面貌,效果明显,成绩突出。为此,1957年曾荣获国务院 “保原固沟,发展生产”的奖旗一面。 ☚ 二、水土保持发展历程 (二) 发展阶段 ☛ (一) 起步阶段 (一) 起步阶段1954—1962年浙江省的计划生育工作是从1954年开始的。1954年9月,浙江省卫生厅转发了卫生部 《关于改进避孕及人工流产问题的通报》,规定了“已婚男女避孕节育一律不加限制,但亦不得公开宣传”的生育政策。1954—1955年间,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三次深入浙江省农村,调查研究人口增长情况,并且在全国人大浙江小组会上作了 《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的书面发言,1957年发表了著名的 《新人口论》。 ☚ 二、计划生育 (二) 逐步推行阶段 ☛ (一) 起步阶段 (一) 起步阶段江苏农村用电,始于水利建设。新中国成立前,农村电力排灌面积仅1 000公顷,农村用电量仅150万千瓦时,占全省总用电量的0.95%。1951年起,国家和地方开始投资建设电力排灌站,作为水利建设的配套项目。苏南太湖地区为发展重点,并逐步向西扩展至镇江、南京两地。苏北的扬州、南通沿江地区,亦有所发展。1957年,全省电力排灌受益面积扩大到78.47千公顷,农村用电量为1 433万千瓦时,占全省总用电量的2.5%。 ☚ 一、发展历程 (二) 辐射阶段 ☛ (一) 起步阶段 (一) 起步阶段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江苏根据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提出的“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和卫生工作必须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四大方针,建立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开展防病治病,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有所缓和。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开展,初步改变了农村卫生状况,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对移风易俗起了良好作用。通过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全面防治流行性疾病,真性霍乱、天花、黑热病已经消灭,性病、回归热、斑疹伤寒也已基本消灭。同时,在试行统筹医疗的基础上,历经多次整顿、改善和加强管理,广大农村形成了形式多样的合作医疗制度。但是,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大跃进”期间,由于提出限期达到 “四无”,即彻底消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后改为臭虫)和消灭多种疾病,这种不切实际的口号严重损害了群众积极性,农村卫生事业受到影响。后经整顿,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 一、发展历程 (二) 缓慢发展阶段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