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赣北鄱阳湖平原粮、棉、油、畜、水产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赣北鄱阳湖平原粮、棉、油、畜、水产区

(一)赣北鄱阳湖平原粮、棉、油、畜、水产区

该区位于江西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地理位置为北纬27°32′~30°06′,东经115°01′~117°34′,涉及范围共29个县(市、区),分为北部亚区和南部亚区2个二级区。北部亚区包括:彭泽、湖口、都昌、九江、星子、瑞昌、德安、永修8个县(市)和九江市的浔阳、庐山2个区。南部亚区包括:波阳、万年、余干、乐平、余江、临川、东乡、丰城、樟树、高安、进贤、安义、新建、南昌14个县 (市) 和南昌市的东湖、西湖、青云谱、湾里、郊区等5个区。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位于该区中部。区域土地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3.2%, 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6.0%, 人口密度366人/平方公里, 是省内人口密度最大的农业区。人均耕地0.061公顷, 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貌类型以平原、岗地为主, 构成大体为: 山地占5.9%, 丘陵占25.3%, 平原 (包括岗地和水域) 占68.8%。土壤类型多样, 红壤面积占总面积的39.1%, 分布于丘陵; 水稻土发育于各种不同的土壤母质, 占28.0%; 石灰土占2.4%, 分布于北境各县; 冲积土占1.8%, 分布于长江、鄱阳湖和5河沿岸; 黑色土占1.4%, 与红壤错杂存在; 黄棕壤占1.4%, 主要分布在鄱阳湖北部地区; 草甸土占1.4%, 主要分布在14~18米的沿江滨湖地区; 黄壤、沙地和其他土地占24.5% (水域占19.2%)。全区年平均气温16.4~17.9℃, ≥10℃年积温为5 203~5 690℃,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天数为237~249天, 无霜期245~283天, 年平均日照1 760~2 105小时, 年平均降水量1 341~1 917毫米。
该区地势平坦, 土地肥沃, 水域辽阔, 光、热时空分布基本同期, 十分有利于人类从事农业生产, 是江西境内农业开发最早的地区, 素有 “鱼米之乡”美称。全区社会经济条件比其他农业区较为优越, 农业生产相对发达, 耕地利用结构较为合理, 耕作较集约, 土地垦殖率达22.4%, 居各农业区之首。农产品丰富, 商品率高, 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鱼基地之一, 也是江西最重要的粮、棉、油、猪、鱼商品生产基地。区内有11个县 (市) (南昌、进贤、乐平市、德安、余江、丰城市、高安市、樟树市、余干、万年、临川市) 为商品粮基地县, 有6个县 (市) (九江、德安、都昌、湖口、彭泽、高安市) 为棉花基地县。全区粮食、棉花、油料、麻类产量分别占全省总产量的34.9%、79.0%、44.4%和34.1%, 均居全省第一位。肉类产量占全省35.8%, 禽蛋产量占全省51.6%, 牛、羊奶产量占全省96.4%, 水产品产量占全省59.0%, 居全省首位, 在全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该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滨湖沿江两岸洪灾、内涝频繁且严重, 部分丘陵地区干旱威胁较大; 大部分地区薪柴资源缺乏, 农村能源短缺, 毁林取薪较为普遍; 因水质污染、酷渔滥捕、围湖造田等, 致使水体生态条件恶化, 水产资源有所衰退; 部分农田用地与养地的矛盾较突出, 土壤肥力有所下降。
该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攻方向: 应在较好的经济技术条件和工业实力的支援下, 实行农林牧副渔同时并举的方针, 把粮、棉生产放在首要位置, 同时狠抓油、畜、水产品和防护林的生产,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 促进农村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尽快把该区建设成能为国家提供更多优质商品粮、棉、水产品和其他农副产品基地, 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文化生活水平。

☚ 二、综合农业分区   (二)赣西北丘陵山地粮、林、畜、麻、茶区 ☛
0003186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