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安丰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安丰塘古代淮河流域水利工程。在安徽寿县城南30km处。为春秋时期楚庄王(公元前613~前591)孙叔敖所建。古安丰塘周长60多km,环塘设置放水斗门24座。现存安丰塘一周堤长25km,堤高31m,堤顶宽近10m,水面面积34km2,灌溉面积4万hm2。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丰塘 安丰塘即古代的芍陂,淮河流域最著名的古水利工程。位于安徽省寿县城南30公里处。相传为春秋时的楚国令尹孙叔敖建的斯思陂。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它的作用是引淠水经白芍亭东汇积成塘,以便旱时灌溉农田。千余年的变更其灌溉的范围渐小,安丰塘只是其残存的一部分。1959年考古发掘发现的汉代闸坝,是由草土混合桩坝和纵横排列的叠梁坝共同组成的,既可控制放水量,又可滚水,十分坚固而科学,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安丰塘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它为研究我国古代的经济史、水利史等提供了资料。1988年,它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建筑 潜口民宅 ☛ 安丰塘 安丰塘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南30公里处。古代淮河流域著名水利工程。按《汉书·地理志》载,塘为春秋楚庄王时楚相孙叔敖所筑。因孙为楚邑期思人,故当时名期思陂。《水经注·淮水注》谓陂上承涧水,东北流经白芍亭,积而为湖,谓之芍陂。南朝梁时,其地属安丰县,故改称安丰塘。东汉建初八年(83),庐江太守王景修浚,灌田万顷,境内丰给。建安五年(200),扬州刺史刘馥镇守合肥时,再度浚治,历代为利。南朝、隋、唐至清康熙年间,多次大规模修治。陂塘最大时,周长达200—300里。元代以后,渐淤塞,明末豪强侵占破坏益甚。1950年对塘坝维修加固,1958年开始进行综合治理,水面面积达34平方公里,蓄水量增加5倍,灌溉面积增加9倍,达63万亩。今陂塘中心有人工岛,岛中又有湖。塘边湖岸植有垂柳,绿荫夹道,碧波荡漾,景色优美。塘边有孙叔敖祠和路亭。 ☚ 孙叔敖祠 楚考烈王墓 ☛ 安丰塘 安丰塘古称芍陂,位于寿县城南30公里处,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 ☚ 七门堰 珍珠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