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題 解】大學質疑作者李德弘(一五四一—一五九六),字宏仲,號艮齋,本貫永川,出生於慶尚道榮川南村九龍洞。十九歲時師從退溪先生,情同父子。曾任集慶殿參奉、宗廟直長翊衛司副率、永春縣監等職,壬辰倭亂時由於在義州侍奉宣祖有功而被追贈為吏曹參判。著有古文前後集、論語注釋、中庸注釋、家禮注釋、心經注釋和四書質疑,以及自疑録、艮齋集和記録退溪言行的溪山記善録等。在易學、性理學及工藝技術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製作的渾天儀璇璣玉衡現收藏於陶山書院。本書收録於艮齋集續集,主要是對其師退溪先生有關大學章句的問答記録,包括大學章句序、大學章句中諸多條目的諺解和朱注疑問點三十多條。其中‘正心’章、‘平天下’章與退溪大學釋義中的條目一致;‘必察乎此’條‘按’之内容和‘一有之’條,與芝山曹好益心經質疑考誤中‘不得其正’條和‘一有之’條的内容,除幾字相異外基本一致。(徐坰遥)大學、章句大學即正經,章句即朱子纂集之注脚。仁義禮智問:‘只言此四者,而可該天下之萬理否?’曰:‘信均該四者之中,言五者則統萬善而不遺也。’〇按:陳氏曰大學序第二節‘四個性字須融貫看透’,德弘今因指教,似有見焉。‘仁義禮智之性’,是就天賦於人説;不能‘知性之所有而全之’,是就衆人説;‘盡其性’,是就生知安行之聖説;‘教之以復其性’,是就中下之人觀感興起、學知勉行上説。答曰:‘“四個性字融貫看透”之説,大概看得是。為學須如此體認出來,而久加以涵詠。玩味之久,自然有會於心,而有悦豫處,方是心得也。’氣稟不齊問:‘人之氣質有清濁純雜者,以其有當初所值之氣而然,則既得聞命矣。然以其所值之氣有清濁純駁之雜,則天地之氣亦不無邪正之雜耶?’答曰:‘陰陽一分,而有元陽、元陰之變;五行流行,而亦各有清濁純駁之雜。故天之氣升降往來、紛淪交錯之間,不無邪正之不同,其間造化流行之變,其端千萬。是以人物稟受之際,年月日時,備值二五之清純則為上智,備值二五之駁濁則為下愚。’〇問:‘瞽瞍之子有舜堯舜之子有朱均者,何歟?’答曰:‘父母之氣即天地之氣也。當其交感,年月日時,若其清純之氣,則其氣即貫穿來而為人,父母善惡之氣亦末如之何也。’適子三代之時教之於太學,則衆子蓋别有所學之地也。陵夷夷之為言平也,平其高丘也。衆技之流流,即類也,如水衆波之同流也。權謀權,辨權。謀,如儀[1]之類。術數術,智巧之術。數,如陰陽之類。壞自壞曰音,物壞之曰音塊。循環循,即所謂足不離地,如緣物之意。蓋循其環而無始無終者也。宋德宋國之德也。‘明明德’注‘復其初’之‘初’,不過謂復其初之明德云爾。公所指言氣質物欲未拘蔽之時,即是明德之初也,安有下此一層而别有所謂明德者乎?知止而后有定。問:‘此一節與八條目工效相發明。知止有定,格致之事也;静、安,誠正之效;慮、得,修齊治平之效否?’曰:‘非也。朱門亦有如此看者,朱子深斥之,蓋知止、定、静、安、慮,格致之效也。所謂格物、致知,則知所止者也。既窮天下之理而真知至善之所在,則志有所定向。為子而向於孝,為君而向於仁之類,至於事事物物無不皆然,則内而心静,外而身安,處身接物無不精詳,能得誠、正、修、齊、治、平之效也,即所謂“意誠以下皆得所止之序”者也。’〇問:‘或問訓定字曰“能知所止,〔則〕方寸之間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矣”,章句曰“知之,則志有定向”,所訓不同,何也?’曰:‘或問則汎言物各有定理上説,章句須言“得”字之指,故曰“志有定向”,互相發也。’所厚者薄。問:‘或比吴起殺妻求將,然否?’曰:‘比此則麤底看了。於吴起,薄字著不得。’物格先生言於德弘曰:‘吾初釋“物格”曰“物格”。或曰“物”,亦似無妨。’高峯亦言曰‘朱子之説多有理到物至之語,當釋曰“物”’云云。因此更思,朱先生曰‘理雖在物,〔而〕用實在心’,蓋理之體具在於物上,固不得到來於我;其用之妙,實不外一人之心,若窮此理,則昭昭然盡到我胸中矣。‘物’之説甚善。高峯雖未知此理之用到我之義,知得至此,幸甚,幸甚。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