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1_110正心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1_110正心章

【正心章】

有所忿懥。
期待釋忿懥,偏繋釋忿懥,留滯釋
心不在焉。
,或云在軀殼,或云在視聽上。〇今按:此兩説當通看,蓋心在軀殼方能在視聽上,乃主於内而應於外,非兩在也。若心不在軀殼,則未有能在視聽上之理,心已逐物而不能主宰故也。故明道先生曰:‘與其是内而非外,不若内外之兩忘也。’〇細玩本意及章句‘心有不存’之説,釋云心,未穩也,當云心,可也。古亦有此釋。蓋此乃直指心,心失主宰之時而言其病耳,初非戒人不能操心而致此病也。故章句只以‘心有不存,則無以檢其身’直解正意,而継之曰‘是以君子必察乎此而敬以直之,然後’云云,至是方推説本章言外之意,使人加省察操存之功,以求免夫心失主宰之病。章句之精審如此,不可徑以不着意操存之説解之。〇‘在軀殼’之説,再按通考吴季子曰‘攫金而不見市人,之心不在市人也;聽古樂唯恐卧,心不在古樂也;當食而失匙箸,心不在匙箸也。由是觀之,欲修身者其可不收斂此心,而使之在吾方寸間乎’云云,以此證之,上所謂‘主於内,應於外’之説,當益信矣。
必察乎此。
‘此’字指心不在之病處也。〇按:朱(子)〔公〕遷[1]曰,伯兄克履云‘大學經言正心,是兼體用言;傳言所以正心之道,〔是〕專以用言。蓋制於外,所以養其(中)〔内〕’[2]雲峯胡氏則曰:‘“在正其心”,此正字〔是〕説正之之工夫,蓋謂心之用或有不正、不可不正之〔也〕;“不得其正”,此正字是説心之體本無不正,而人自失之〔者〕也。’羅整庵困知(説)〔記〕[3]又謂:‘此章所謂“不得其正”者,似只指心體而言。章句以為用之所行不能不失其正乃第二節事,似於心體上欠卻數語。蓋“心不在焉”以下,方是説應用之失。’二説異於説如此。〇又按徽庵程氏曰:‘章句曰“用之所行,或失其正”,或問曰“此心之用不得其正”,未嘗言體之不正也。唯經之或問有曰“不得其本然之正”,曰“心之本體,物不能動而無不正”,或者遂執之以為正心乃静時工夫,如中庸未發之中,太極圖之主静。而經之所謂定、静、安也,傳之“心不在焉”,乃心不在腔子裏時也。殊不知聖人教人多於動處用功,格、致、誠、正、修皆教人用於動者,定、静、安亦非但言心之静也。若静時工夫,〔則〕戒慎恐懼而已,〔存之養之守之而已〕,不待乎正其所不正也。聖賢之動,固主乎静。元亨,誠之通,固主乎利貞,誠之復。而誠、正、修云者,〔正〕誠通之事,既誠正而脩矣,始有誠復之明。明字恐誤。若當誠意之後,厭動而求静,〔棄事而冥心〕,收視反聽,〔而〕曰“吾將以正(此)心〔焉〕”,此乃異端之事,非吾儒事也。況心不在焉,亦曰心不在視,則視而不見;心不在聽,則聽而不聞,豈静在腔中之謂哉?或問所謂本然本體,亦指此心之義理而言;孟子言本心,亦指仁義之心而言。豈一於静之謂乎![4]’某謂人心未發之前體之不偏,固可謂之正;已發之後用之各當,獨不可謂之正乎?故章句以用説‘不得其正’之正字,朱克履所謂‘專以用言’者,正得其意;徽庵所譏‘或者’之説,即雲峯整庵之意。其中胡氏之説雖精采有警發人處,然傳者之意未必然也。徽庵力辨或説之誤,當矣,則雲峯整庵皆為誤矣。但以愚見,竊恐説亦不能無病,蓋不當引誠之通復為證也。且以或人‘心不在腔子裏’之説為非,而必曰心不在視聽則不見不聞,此亦恐偏也。蓋未有心不在腔裏而能在視聽之理也,惟是或人意只謂静在腔子裏,而不知通看主内應外之理,則果為誤耳。
人所不能無。
飢食渴飲等事,非獨衆人為然,雖上智亦不能無。然所不能無者,天理之正也。纔涉於‘有所’,則已流於人欲之私矣,人所不能無也。
一有之
問:‘一有之而不能察’,‘一’即四者之一也,‘有’即事物之來有可喜可怒者也。當釋曰:‘。’蓋一有可喜可怒之事物而不加察焉,則以至於欲動情勝,而後此心之用始有所繋累,而不得其正也。‘有之’二字非訓‘有所’之義者也。趙上舍曰:‘一有,猶言一切有之也。當釋曰“”。’其意蓋曰‘有之’即訓‘有所’之義者也,言學者若以此四者為人所不能無者也,而一於有之,不能致察於其間云云。然‘有之’之義在於‘有所’之前,‘有所’之病在於‘有之’之後,故‘有之’字無病,而‘有所’字方有病也。此章或問釋‘一’語曰:‘(推)〔唯〕其事物之來有所不察,應之既或不能無失焉,且又不能不與俱往,則其喜(恕)〔怒〕憂懼必有動乎中者,而此心之用〔始〕有不得其正(也)〔者耳〕。[5]’今以此説觀之,不能察然後方有所失,始有動乎中,而此心之用有不得其正也。然則不能察之前非有此‘四有’之病可知也。金仁山亦曰:‘今以傳文觀之,一則曰有所,二則曰有所,則是心之所主者在此,其失也固矣;忿而曰忿懥,懼而曰恐懼,即其重疊之辭,則是情之所勝者至此,其滯也深矣。’觀於此言,以‘四有’為心之所失,以其重疊之辭為情之所勝云,則欲動情勝之時,即有此‘四有’之病亦可見矣。今若以此為非,而欲存‘一切有’之説,則愚所未解者也。德弘向既聞命,而尚未解惑,更考先儒之説再稟焉,不審妄否?
答曰:‘一有之而不能察’之義,看得子細,説得分明,鄙見正如此。但士敬説,非但士敬,他人亦多用。其説恐或拙者誤認,未可必其以彼為誤耳。
敬以直之。
‘正心’章不言敬,而章句發之,則開示正心之要法,警策後學之意至矣。
敬之體用
先生答曰:向來敬之體用,來示以屋子與規矩為比,其説蔓衍似不可窮竟。若以愚見言之,屋子(曰)〔有〕[6]屋子之體用,規矩有規矩之體用。棟梁堂室,屋之體也;四各有用,屋之用也。圓樣方樣,規矩之體也;為圓為方,規矩之用也。亦猶‘寂然不動’,心之體也;‘感而遂(道)〔通〕[7]’,心之用也。静而嚴肅,敬之體也;動而齊整,敬之用也。謂規矩體用因屋而見,敬之體用因心而見,則可;若謂規矩體用便是屋之體用,敬之體用便是心之體用,則不可。請掃去前説,令心地虚明,只以此數語思之久熟,則自然有見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