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喀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喀什 喀什Kashi我国西北边陲最古老的城市,塔里木盆地的经济中心和农牧产品最大集散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缘,喀什噶尔河上游,喀什绿洲的中上部。它南倚昆仑山,西临帕米尔高原,北靠天山。由此北可通吉尔吉斯大草原,西可通中亚细亚,南可达印度,北与河西走廊相连,扼中西交通的要冲,古“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全市辖3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2个农牧场。总面积9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10平方公里。1988年底市区人口21.9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6.89万人。维吾尔族人口占74.8%,汉族占25. 14%。其他民族还有回、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17个。喀什有2100余年历史。古称疏勒和喀什噶尔,也有称竭叉、佉沙国、可失哈兜、哈实哈兜、喀么噶尔等。公元前2世纪,喀什为西域36国之一的疏勒国都城,归属西汉。汉至魏晋南北朝期间,为西域都护府、西戍、校尉和西域长史所管辖。唐贞观九年(635年)设疏勒都督府,是当时西域第一个军事重镇,成为“安西四镇”之一。公元9世纪末至12世纪初,喀什为突厥人所建的喀喇汗王朝的皇域,并成为在疆传播伊斯兰教的第一个基地。以后近一个世纪又是我国西辽政权的南都。清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喀什设疏附县,隶属疏勒直隶州,以后升疏勒府。1927年属喀什行政长官公署。1943—1949年为喀什噶尔道、专署治所。50年代初为喀什专区,1952年设喀什市,1988年列入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喀什农牧业发达,农作物主要有棉花、水稻、小麦、玉米等,水果品种有上百种,素被称为“瓜果之乡”。喀什工业近年有较大发展,1988年全市有工业企业123家,工业总产值1.47亿元。主要行业有纺织、食品、农机、化工、建材、皮革、电力、工艺美术等。传统的地方民族工业有维吾尔族小花帽、地毯、小刀等,做工精细,花纹古朴风雅,质地优良,产品远销世界各国。名胜古迹有艾提尕尔清真寺、阿巴克和加墓、默罕穆德、喀什噶里墓、三仙洞、香妃墓等。 ☚ 乌鲁木齐 吐鲁番 ☛ 喀什 喀什喀什噶尔的简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疆第一大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角,喀什噶尔河上游。1952年5月建市。附近绿州农、牧业发达,盛产小麦、高粱、玉米、棉花和瓜果等。工业品有羊肠衣、库车羔皮毛、毛毯、丝绸等。今为南疆的经济、交通中心和南疆西部农畜产品集散地。古城有2000余年历史,为中国古代通往中亚的 “丝绸之路” 要站。著名古迹有中国最早的佛教壁画石窟三仙洞、汉代艾斯克萨古城、唐代莫尔佛塔遗迹和罕诺依古城遗址。境内还有艾提尕尔清真寺、阿帕霍加墓 (香妃墓,建于1640年)、九龙泉景等。 ☚ 日喀则 大理 ☛ 喀什 喀什喀什噶尔的简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疆第一大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角,喀什噶尔河上游。1952年5月建市。附近绿洲农、牧业发达,盛产小麦、高粱、玉米、棉花和瓜果等。工业品有羊肠衣、库车羔皮毛、毛毯,丝绸等。今为南疆的经济、交通中心和南疆西部农畜产品集散地。古城有2000余年历史,为中国古代通往中亚的 “丝绸之路”要站。著名古迹有中国最早的佛教壁画石窟三仙洞、汉代艾斯克萨古城、唐代莫尔佛塔遗迹和罕诺依古城遗址。境内还有艾提尕尔清真寺、阿帕霍加墓 (香妃墓,建于1640年),九龙泉景等。 ☚ 日喀则 大理 ☛ 喀什ka shiKashi (city in the west of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喀什Kashgar;Kazhi—city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