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的一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的一日 中国的一日报告文学集。茅盾主编。上海生活书店1936年9月出版。这是一部仿照高尔基主编的《世界一日》汇编的大型征文合集,所有材料均写1936年5月21日24小时内发生在全国各地的事件,借普通的一日反映祖国的真实面貌。共计490篇,约80万字。分为18编。除第一编“全国鸟瞰”外,主要按各省市地名分编,另有“侨踪”“一日间的报纸”“一日间的娱乐”等。编者说,在这本书里,“什么都有的:富有者的荒淫享乐,饥饿线上挣扎的大众,献身民族革命的志士,落后麻木的阶层,宗教迷信的猖獗,公务员的腐化,土豪劣绅的横暴,女性的被压迫,小市民知识分子的彷徨,‘受难者’的痛苦及其精神上的不屈服”,等等。该集除纪实文章外,还有少量短篇小说、小品等,并附蔡元培的序和茅盾的《关于编辑的经过》。 ☚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陕北之行 ☛ 中国的一日 《中国的一日》我国第一部群众性报告文学创作的汇编。1936年4月,茅盾、邹韬奋等人受苏联文学的影响,以上海文学社的名义向全国发出征文启事,仿照高尔基主编的《世界的一日》的体例,选定以当年5月21日的生活实况或社会见闻作为内容,向广大读者和作者征求稿件。要求对这一天的生活进行如实描绘,以求通过这样一个横断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全貌。征文发出后共收到来稿3000多篇,600余万字。由茅盾主编,从中选出490篇约80万字,编辑成18卷由生活书店出版。全国除新疆、西藏等5个边远省区外,都有来稿;除僧道妓女外,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活,都有真实生动的反映。有不少篇目记下了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它的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除在当时具有巨大的新闻宣传价值和文学价值外,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我国报告文学史上则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以后,在抗日根据地又开展过《五月的延安》、《冀中一日》,新中国建立后开展过《志愿军一日》等规模巨大的群众性写作活动。 ☚ 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 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报告文学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