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词 | 吐鹘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襟袖帶佩 > 兔鶻 > 吐鶻 吐鶻 tùhú 同“兔鶻”。 吐鹘tǔhú也作“陶罕”“兔鹘”“兔胡”。女真、契丹等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所系的腰带。以皮革为鞓,带身装饰珍宝之銙,銙上雕刻山水图纹。銙用金、玉或犀象骨角等精制而成,上镂刻有山水等纹饰。吐鹘带左挂有牌,右挂有刀。宋洪皓《松漠纪闻·补遗》:“契丹重骨咄犀,犀不大,万株犀无一不曾作带,纹如象牙、黄色。止是作刀把,已为无价。天祚以此作陶罕(中国谓之腰条皮),插垂头者。”《宋史·舆服志六》:“上项带,国言谓之‘兔鹘’,皆其故主完颜守绪常服之物也。”《金史·舆服志下》:“金人之常服四:带,巾,盘领衣,乌皮靴。其束带曰吐鹘……吐鹘,玉为上,金次之,犀象骨角又次之。銙周鞓,小者间置于前,大者施于后,左右有双 吐鹘金代女真人常服中的束带。参见“金人常服”(1477页)。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